我省美麗鄉村建設已經走在全國前列,但成績背后,古村落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問題仍需引起重視。
有的保護規劃還缺乏科學性和指導性。
保護工作的整體合力尚未形成。
村落文化保護與利用的思路較窄。
原生態文化逐漸喪失造成文化傳承斷裂。
鄉村之美,形在山水,神在文化。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守護好古村落文化之魂,讓那一聲“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深沉呼喚成為現實,讓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完善保護規劃,凸顯文化的核心價值。科學編制保護規劃,充分匯集文化、農林、史志辦、設計院等部門的意見,尊重歷史,體現特色,挖掘生產方式、生活情景、傳統習俗、民間工藝、宗族文明等文化元素。以保護等級來核定規劃等級,避免出現開發過度和利用不足兩種傾向。突出文化的價值引領,根據不同地域特點,精選人文主題,把古村落打造成具有當地特色、宜居宜業的田園。
要強化活態傳承,保護并挖掘古村落文化的源頭活水。保護修復原生態文化,做活每個古村落的文化品牌,確保文化的活態延續。形成美麗鄉村集群,鼓勵相同地域、具有傳承共性的村落打造江南水鄉、漁家風情、山里人家等獨具特色的農耕文明和民俗文化。抓好非遺項目傳承人培養,確保精神財富和文化載體世代相傳。
要發揮政策最大效用,促進保護與利用相得益彰。加強分類指導,通過價值評定等專業評估,實行資金分類分配。保障村民宅基地的基本用地,同時重視做好土地置換工作,有效解決古建筑的所有權、使用權矛盾。做好政策的統籌兼顧,對舟山等海島特殊地區,應給予歷史文化村落評定的政策傾斜。
要加強制度建設,形成文化保護長效機制。完善政府主導機制,建立“政府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古村落保護利用工作機制。建立村民主體參與機制,讓村民自覺加入到村落管理工作中。鼓勵和倡導村落保護主體的多元化,探索古村落或古建筑認領租賃的保護利用政策。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