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省以大力培育新動能為著力點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但在補齊短板,特別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關鍵性制度改革上依然滯緩。
建議要在“八個方面”著力:
一、著力運用創新思維。更多地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雙重作用,更好地把握穩和進的關系,不斷地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要加快打破壇壇罐罐,扎實推進淘汰落后產能;加強對“兩鏈”風險和地方政府債務管控,積極穩妥推進去杠桿;加緊落實企業降成本措施,切實做到精準減負,確保實體經濟市場競爭力。
二、著力營造創新氛圍。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優化報酬分配制度。多措并舉增強企業家創新精神,努力培育具有科學家精神的企業家和干事業的干部隊伍。以包容審慎的規則引導形成創新文化,為干部改革創新構建激勵包容的環境。強化民營企業家創業激勵,確保國有企業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三、著力提升創新平臺。按照大平臺統籌創新要素、中平臺強化功能支撐、小平臺構建創新生態的目標定位,系統優化我省面向未來的實體經濟發展創新平臺體系布局。推動環杭州灣一體化發展,打造一批輻射全省的高能級創新平臺,構筑創新生態圈。
四、著力夯實創新基礎。強化“頂天立地”的多層次高教支撐,抓住國家“雙一流”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加快實施我省重點高校建設計劃。構建“以用為本”的創新人才集聚機制,積極推動我省各設區市建立招才局,建立“一張需求清單、一張政策導圖、一個窗口對外、一個部門負責”的工作機制。
五、著力放大創新投入。著力消除制約民間投資的障礙,引導各類社會資源更多地投向以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實體經濟。加快完善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資本為紐帶的多層次產業創新投入體系,構建金融資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六、著力拓寬創新路徑。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為契機,走“民企打頭、國企跟進、抱團出海”之路,加強開放創新倒逼。建立小資本對接大項目的機制,小企業對接好技術、好管理的機制。大力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軍民融合發展,強化融合創新優勢。
七、著力優化創新政策。創新產業用地供給保障方式,從用地總量和占比上為先進制造業劃定用地空間,實行工業用地彈性年限出讓,探索建立農保地的跨區域調配和利益分享機制,全力確保重大項目落地。強化企業創新風險的分擔力度,試行創新產品與服務遠期約定政府購買制度。
八、著力強化創新監督。建立創新活動統計調查匯總數據、監測平臺結果的信息公開與共享服務機制,構建做實財政性創新投入的考核機制,構建與創新服務匹配的績效考評機制,完善全社會參與的創新服務監督機制。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