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來自畬族的全國政協委員雷后興,多年來一直在挖掘整理畬族傳統醫藥文化。他認為,民族醫藥文化是與周邊國家、與世界聯系的天然紐帶,我國部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得比較好,已經成為一個展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窗口。
雷后興認為,應對民族文化從國家層面進行整體性保護,設立以民族性為特征的國家級少數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這對進一步傳承民族文化意義重大而深遠。”
目前我國已設立18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有的側重文化的地域性,如閩南文化、徽州文化、濰水文化、晉中文化、陜北文化;有的側重文化的獨特性,如熱貢文化、銅鼓文化、格薩爾文化;有的側重文化環境與生產方式,如海洋漁文化。其中,以民族性為特征的國家級少數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僅有兩個,為羌族文化和客家文化。
“加快推進文化復興,民族文化是一個很好的抓手。”雷后興說,近年來,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文化的傳承力、傳播力、影響力出現弱化趨勢,國家文化部門在安排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過程中要統一部署安排,每個少數民族設立一個以上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優先批準在民族自治地區直接設立以民族性為特征的少數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發展和民族特色文化的存續。
現有的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多跨行政區域,在管理、保護、傳承上存在局限性。雷后興建議,優先在縣域內設立少數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更有效地對少數民族文化整體集中進行保護,最大限度地發揮行政、經濟資源優勢,促進民族文化發展。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