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日報 “目前,我國全科醫生僅17萬人,缺口達18萬人!”3月10日,全國政協常委、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在小組討論時表示,“全科醫生嚴重缺乏,某種程度上阻礙了醫改的進程。”
全科醫生這個詞的背后,關聯著一項重要的惠民政策——人對人、可上門的“家庭醫生”服務,和一項破解醫改的重要舉措——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分級診療。
按照國務院醫改辦印發的《關于印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指導意見的通知》,2016年,全國200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率先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基本實現全覆蓋。
姚克委員說,從當前上海、浙江、江蘇、內蒙古等地的實踐來看,這項目標若要如期實現,難度不小。其中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全科醫生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簽而不約”現象比較突出。
以浙江杭州為例,主城區1160名注冊全科醫生和1000余簽約服務團隊,2016年簽約服務對象增加近20萬,然而簽約團隊平均增收仍維持在2015年的3萬元,收入增加和技術勞務付出不成正比。
為此,姚克委員建議,一是優化簽約配套機制,凸顯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提高他們的動力和效率;二是構建多元化人才支撐體系,將“大醫院+智慧醫療”融入“家庭醫生”服務,筑牢簽約擴面的接盤能力。
“歸根結底,就是要通過制度建設和創新,讓在社區工作的全科醫生,成為既有收入又有尊嚴的體面職業!”姚克說。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