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日報 10年時間、89個提案,雷后興委員的履職之路印刻著濃濃的民生印記。他的提案多從“關鍵小事”著眼,直擊社會發展痛點,努力推動社會進步。這次赴京參會,他在小組發言時,再為一件“關鍵小事”而吶喊。
“我們的小學老師是否真的懂得急救知識,又是否在開展正確的生命安全教育?為此,我建議加強監管,把好小學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師資關。”他說,“急救從娃娃抓起”已是全世界生命安全教育的共識。小學生的可塑性強,是培養安全意識、掌握自救技能的關鍵期。但當前,小學生生命安全教育仍存在不少問題。
身為醫生,雷后興委員的觀察細致入微。他說,課程設置不符合身心發展和急救原則,這是最大的問題。如開展火災安全教育時,老師會教學生如何現場滅火,卻沒有突出逃生、自救的首要原則。在教授心肺復蘇救護知識時,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體力、能力根本無法達到成人心肺復蘇心臟按壓力度和深度等因素。
“小學生身體結構、生理方面不成熟,特別是心智還不成熟,當面臨突發安全事件時,往往不能作出及時正確的判斷。”他說,有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約20萬0歲至14歲兒童因意外傷害死亡,占兒童死亡總數的26.1%,“如果現場自救互救措施得當,其實很多意外傷害死亡可以避免。”
雷后興委員建議教育部門將小學生現場急救培訓納入“常態化”監管,建立學校“持證”健康安全輔導員制度,豐富小學生生命安全教育教學形式。“學校校醫或負責安全教育的老師,必須經過培訓,取得救護員證或救護培訓師資格證;將全體在職教師接受現場救護培訓作為繼續教育的內容。”他希望全社會都能積極營造和盡快形成“兒童學急救,急救為兒童”的良好氛圍。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