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將分級診療置于改革的首位,而分級診療制度能否實現,核心就是建立健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全國政協常委、省政協副主席姚克在全國兩會前對此進行了深入調研。
國務院醫改辦等七部門印發的《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
近年來,上海、浙江、江蘇、內蒙等地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形式推進簽約服務,取得了積極進展,家庭醫生正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家庭醫生作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能從根本上促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姚克在調研中注意到,當前簽約服務還存在“擴面”推進不平衡、“提質”服務動力不足、“聯動”力度不夠等問題。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如何讓基層首診有吸引力,健康“守門人”有動力,基層服務有能力,在2020年如期穩步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姚克認為,當前亟須進一步完善內在激勵和外部支撐機制。
為此,他建議,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公職和衛計系統人員應成為主動簽約的表率,努力營造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良好氛圍,切實增強居民對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的認知度和接受度,為簽約擴面工作順利推進夯實基礎。
同時,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尤其要加強鄉村衛生人才的定向培養和知識更新,構建多元化人才支撐體系,把牽手大醫院+智慧醫療融入家庭醫生服務中,以同質化醫療技術和服務贏取居民信任和主動簽約,筑牢基層醫療機構承接簽約擴面的“接盤”能力。
“各地要因地制宜推進簽約服務,避免簽約服務成為數字游戲。”姚克建議,財政應設基層特聘全科醫生津貼,以吸引更多全科醫生服務村級醫療機構;放開對基層衛生機構“非基藥”限制,解決配藥難問題;加大醫保差別化支付傾斜政策,加強簽約轉診督查,提高越級就診自費比例,引導規范轉診;調整基層衛生服務收費標準,督促部分縣市落實績效工資政策;完善簽約考評機制,力戒“簽而不約”,促使健康“守門人”守得住、守得牢、守得好,力爭家庭醫生服務如期覆蓋全人群。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