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一名社區責任醫生簽約的病人最多的有近3000人,服務質量怎么保證?”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部副主任陳忠的話里透著一絲無奈。社區責任醫生醫養護一體化簽約服務,是落實分級診療制度,解決百姓看病難的良好舉措。我省2015年已全面實施社區責任醫生醫養護一體化簽約服務,然而遇到的問題也不少,對此陳忠有話要說。
“制度上對責任醫生簽約服務內容規定不夠明確,對簽約病人人數沒有限制,出現了重形式輕服務的現象。”陳忠調研時發現,除了制度上的不健全外,社區責任醫生醫養護一體化還存在疾病管理仍待提高、健康管理仍待落實、效益體現仍待評估、工作業績仍待考評等問題。“我們對杭州某三甲醫院門診就診的100名已簽約責任醫生的病患進行問卷,3個月以上沒有到簽約醫生就診的有61人,這61人中接到簽約醫生電話詢問的僅有7人。”
針對存在的問題,陳忠建議健全制度管理,使簽約醫生與病人有章可循。可以按照簽約服務的工作量設定簽約病人數,如規定病人數超過多少則配制助手若干名,并制定職責。要完善疾病管理,使慢性疾病得到規范化治療。完善簽約病人注冊制度,對簽約病人進行規范化治療,每月評估一次治療效果,每月電話回訪一次,及時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治療情況。要落實健康管理,預防疾病和并發癥的發生。簽約醫生應結合疾病管理注冊內容,制定出個體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并根據病人或家屬的接受能力不同,定期進行健康管理措施的指導與督促,每三至六個月要對實施健康管理措施后效果進行評估。
為促進簽約服務可持續發展,體現評估效益,陳忠還建議提高責任醫生簽約服務質量,使居民的發病率、就診率、住院率和醫療支出下降,提高廣大居民信任度。同時考評工作業績,確保簽約服務能落到實處。責任醫生簽約服務后每半年,要進行量化評估,簽約服務的量化數據與待遇掛鉤。將被簽約的病人對責任醫生的工作測評,作為評定量化考評的重要依據。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