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1月15日下午,省政協科學技術界(一)組的部分委員審議常委會工作報告、提案工作情況報告一結束,馬上就“浙江制造”這個話題與現場眾多媒體記者進行了互動。
省政協委員、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質量處處長王青說,自2014年起,我省率先在全國構建了以“區域品牌、先進標準、市場認證、國際認同”為核心的“浙江制造”品牌建設制度體系,以“高標準+嚴認證”為路徑,引領浙江制造業邁向中高端。目前,浙江已有44家企業獲得77張“浙江制造”認證證書,其中國際合作證書16張,已制定的165個“浙江制造”產品標準,全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省政協委員、紹興黃酒集團公司董事長傅建偉對此深有感觸。他說,傳統食品制造企業有低、小、散的特點,對品牌建設不太重視,在市場全球化、食品安全要求很高的今天,是沒有競爭力的。在“浙江制造”地方區域公共品牌建設過程中,紹興黃酒集團的產品質量從釀酒的糧食種子抓起,使用自己的糧食生產基地,黃酒生產規模化,品牌建設國際化,2016年,出口、內銷增長幅度很大。他呼吁,歷史經典產業要更加積極、深入地參與到“浙江制造”地方區域公共品牌建設過程中來。
龍泉青瓷和紹興黃酒一樣,也是我省的歷史經典產業。省政協委員、浙江工業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主任莫衛民說:“我考察過龍泉青瓷工藝美術大師的制造過程,發現大師們對泥胎的制作、燒制火候的把握等,主要是根據經驗而不是數據,這不利于質量標準的統一,也使得產業傳承的難度很大。現代檢測技術發展很快,青瓷制造的各個環節都能得到檢測數據。建議把現代檢測技術使用到青瓷這類歷史經典產業的制造過程中來,打造歷史經典產業的‘浙江制造’品牌。”
“先進標準、國際認同”事關浙江企業產品的出口。省政協委員、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寧波分院總工程師袁書強說,當前有的國家把企業產品的標準作為貿易壁壘,建議我省既要關注產業轉型升級,又要與國際標準互認,使更多的浙江產品走向國際。
“做好‘浙江制造’品牌建設,好企業和好產品是兩大基礎。”省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九三學社省委會常委、浙江大學機械系主任譚建榮建議,提高“浙江制造”的水平一定要注重產學研合作,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浙大拿到的不少國家科技獎項都是與浙企合作的成果,希望今后能合作得更好。同時,提高“浙江制造”的水平還要十分重視“工匠精神”。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