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身處制造業一線的企業面臨著不少的困惑。轉型升級,方向在哪里,缺乏時間和資源,往往路剛走到一半,就被一大堆的指標和負擔壓垮了。當前,實體企業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得過且過,甚至千方百計等政府拆遷補償等現象,當務之急是要統一思想,明確方向,凝聚合力,讓企業家重樹創業信心。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是從宏觀層面對供給側改革的定位,對于企業來講,只有在激烈市場競爭下存活并壯大,才是一家具有生命力和發展力的企業。優質的企業由市場選擇,而非政府決定。市場競爭最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建議政府建設和完善市場競爭環境,以法律為底線,以提供普惠制的企業公共服務和政策為基礎,去除部分具有偏向性的產業扶持政策,改變以過程考核為主的政策扶持,出臺以結果考核為主的政策導向,讓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實體企業生存發展起來。
要發展現代制造業,首先要讓實體企業輕裝上陣。減負降本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在新政策尚未出臺前,要加強現有政策的落實,強化跟蹤督查。在要素保障上,由于我省的實體企業基本都屬于兩頭在外,能源和運輸依賴度很高,相關部門要進一步降低工業用電價格,同時,對我省的高速公路收費進行梳理調整,對部分已過收費年限的高速公路進行適當收費調減,對城市歧視性交通進城費等進行取締。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