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年04月28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 字號:[
大][
中][
小]
加強整合,增加兒科產科資源配置。一是鼓勵綜合類醫院開設兒科、產科,以分流婦幼就醫人員,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開設產科,緩解床位需求;二是建立三級甲等醫院與基層醫院、社區醫院長期合作制度,實現產婦和兒童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三是適度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婦產科醫院建設,重點滿足高收入人群的特需服務,實行與公立婦產醫院的錯位競爭。四是建議醫院成立床位調配中心,對醫院住院部的床位實施統一調配,制定床位的管理制度。
加強合作,提升基層婦幼服務能力。加強產科和兒科醫聯體建設,以優質資源“雙下沉”或醫聯體等形式提升基層婦幼醫療服務能力。尤其要針對產科、兒科配比嚴重短缺地區,通過醫聯體形式提升服務。調整擴大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模,開展兒科醫師轉崗培訓,重點對內科、全科等相關專業的醫護人員在兒科方面進行繼續醫學教育,讓更多兒童、產婦常見病在社區解決。
營造環境,加強兒科醫生隊伍建設。首先,要營造有利于培養兒科醫生的“小環境”。目前,浙大醫學院已設立“臨床醫學(兒科方向)”小班,并與浙大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合作,通過早期接觸兒科臨床實踐、提供海外交流等,從而鼓勵醫學專業大學生選擇兒科。其次,要改革薪酬制度。建議兒科按門診人次和住院床日進行補助,建立兒科醫生專項崗位津貼制度。同時提高財政對兒科建設的投入比例,完善兒科的醫療收費體系。第三,設立兒科青年醫生培養基金。出臺傾斜性的支持政策,在職稱晉升、高職聘任上可不受編制限制等等,并為在職兒科醫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培訓機會。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