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年04月28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 字號:[
大][
中][
小]
我省農業科技支撐能力不強,一些科技成果不能及時有效轉化為生產服務,已成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突出短板。為此建議:
加強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強化農業科技立項的產業需求導向,建立以需求定項目、以應用定項目的農業科技立項新機制,做到頂層設計與生產需求緊密結合,實現“項目來源于生產,成果應用于生產”,從根本上解決科研與生產“兩張皮”問題。以項目為載體,把科技力量配置由重復分散轉向科學分工與聯合協作相結合,建立由相關部門參與的會商制度,加強農業科技管理的統籌協調。
完善農業科技投入機制。對一些需長期積累、長時間潛心研究才能完成的重點、重大攻關項目,要給予持續穩定的經費支持。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領域,加大科技創新團隊研發、項目試驗、示范推廣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投入格局。
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要在職稱崗位設置和績效工資分配、人才招聘引進、人員收入分配、成果轉化激勵等方面適當放寬政策,保障農業科研有足夠的優惠條件、足夠的發展空間,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鼓勵地方、高校和農業企業加強人才培養合作,調動各種社會力量參與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建立健全人才流動機制,促進優秀人才合理配置到農業科技創新領域,激勵優秀農業科技創新人才留在農村、服務農業。
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要加快構建“一體多元”的農技推廣新體系,即以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為主體,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科研教學單位等多方力量廣泛參與、分工協作、服務到位的多元化推廣體系。要推進省市縣農技人員下沉。要通過政府訂購、定向委托、招投標等方式,扶持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服務平臺建設,形成公益性農技服務體系的強大補充。
加強農村人才培養。充分發揮涉農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做好基層農技人員定向培養試點工作,大力培育專業種養大戶與現代職業農民。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