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年03月10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周霜 字號:[
大][
中][
小]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流程信息化已經成為公立醫院改造提升的一大趨勢,以智慧醫療來實施醫療暢通,這是改善老百姓就診體驗,改變掛號、候診、繳費隊伍長的有效途徑。
近日,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日前推出移動支付2.0,成為移動平臺醫保支付全國試點。身兼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的全國政協委員蔡秀軍,在這次全國政協全會上建議,推行“互聯網+醫療”,為老百姓看病提供方便。
作為國內最早探索并實踐“互聯網+醫療”的醫院之一,邵逸夫醫院早在2014年就研發了“邵醫APP”。蔡秀軍說:“下載了APP,你就知道醫院禮拜一、禮拜二……哪些醫生在門診,你就可以在APP上進行預約。”
除了實現手機終端分時段就診預約功能之外,APP還包含了實時智能候診、醫藥費移動支付、檢查報告查詢等功能,有效解決了老百姓“掛號排隊長,候診排隊長,收費排隊長”的問題,看醫生時間大大縮短。
然而實施兩年來,只有13%的患者完整使用了整個應用軟件的功能,蔡秀軍開始反思:為什么沒有能夠實現100%?于是就有了移動支付2.0,升級重點就在于線上支付引入了醫保,把醫保捆到手機上面。
未來的醫療服務,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新模式,手機將成為看病過程中的“引導員”和“服務員”。蔡秀軍說,不管“互聯網+醫療”怎么升級換代,目的只有一個:“將來掛號室取消掉了,收費室取消掉了,許多流程都可通過手機功能解決了。比方說你診室里出來,手機上就可以付錢,付掉以后它就馬上提醒你,你去哪里做檢查。整個流程便捷,病人就可以少跑腿、少麻煩,從而提高醫院醫療服務的整體效能。”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