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年03月09日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翁浩浩 字號:[
大][
中][
小]
從最初的電話線到電纜、光纜、光纖,再到光纖預制棒……細細一根線的變遷,折射出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帶來的巨大變化。
作為國內光通信行業先進企業的負責人,全國政協委員、富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沂這輩子和“線”結下了不解之緣。這次參加全國政協會議,他把目光投向如何推動“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深度融合。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提高實體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這對于高新技術實體制造企業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王建沂委員告訴記者。
事實上,王建沂委員深藏著一顆“不安分”的心。1987年,他主動辭去被公認是“鐵飯碗”的郵電局工作,創辦富陽通訊材料廠,即富通集團的前身。6年后,王建沂將視線投向光纜領域。
從最初的光纜到光纖,再到打破國際壟斷的核心技術——光纖預制棒技術,再到制定光纖預制棒技術標準,富通集團形成了光通信的全產業鏈優勢,階段性地完成了企業的轉型升級,不僅研制出多種新型光纖產品,推動企業自主研發設備的進程,而且帶動行業內精密器械配套廠商的技術進步。
“有創新意識的企業,要做到每一天都不可復制。”王建沂委員說。在他看來,社會的信息化好比是一個系統,系統的兩端是大型的通信交換設備以及終端的系統和軟件。最核心的,就是連接大型通信交換設備間的光纖。光纖作為信息高速公路,是人類信息化和互聯網的基礎材料。沒有光纖,整個社會的信息化就無從談起。拿光通信產業的轉型升級來說,就是要在光通信全產業鏈的基礎上,融合“智能制造”“機器換人”和“人機互動”等先進技術,形成效益優、成本優、具有競爭力的“光通信+互聯網”模式。
“在我國經濟新舊動能切換、加快培育新動能的關鍵時期,只有將‘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互聯網+’戰略深度融合,有效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協調發展,才能催生新的發展動能,真正推動高新技術實體制造業轉型升級。”王建沂委員說。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