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年01月28日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陳佳瑩 字號:[
大][
中][
小]
【委員名片】 虞曉芬 省政協委員、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院長
天下浙商,是浙江獨一無二的寶貴財富,也是浙江未來發展的戰略依托。“十二五”已收官,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十二五”期間浙商回歸到位資金8352億元;在隨后的“十三五”發展主要目標任務中又提到,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聚焦重點領域,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
在虞曉芬看來,未來浙江要不斷擴大有效投資,持續引進高質量、高起點、高端化的回歸項目,當務之急是要進行發展土壤的培育。
虞曉芬說,人才培養首當其沖。好的項目來了,人才供給、尤其是高端人才跟不上將會是致命的。就省內城市看,為什么杭州比其他地市做得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杭州聚集了各類人才。同時,推動基礎性研究的突破也是伴隨人才培育問題而來的重大課題,只有在政府的重視下,高端人才和研究院不斷集聚,基礎性研究不斷突破,在產業層面上才能迎來大飛躍。
“辦事環境、投資環境也至關重要。政府辦事效率高低,是否依法依規,都是企業回歸與否的關鍵。當下,政府支持創業創新和企業發展的政策很多,然而這些政策文件是否遇到梗阻,有沒有打通自上而下的管道,這些問題都有待破解?!庇輹苑姨拐\地說。
當然,浙商回歸還需要平臺建設的推進。當前,浙江發展特色小鎮便是一個絕佳的平臺,可與浙商回歸形成組合效應。但虞曉芬指出,在發展的過程中,要避免把小鎮變成過去搞的單一功能區,除了打造產業特色之外,特色小鎮的重點是要進行產城融合,鎮并不是一個辦公區域的概念,要能留住人,有生活,有交互。
虞曉芬認為,政府要做的應該是企業難以做到的事情,人才培育、基礎性研究、投資環境的改善等都屬于這一命題。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就浙江目前的發展階段而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倒逼力度不可謂不強勁,在引進回歸項目和產業時,不能為了完成投資指標“來者不拒”,要提高產業準入門檻,避免引入“占便宜”的回歸項目。只要土壤培育好了,迎來的就不只是浙商回歸,更多國際化的好項目、前沿的好技術也會紛至沓來。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