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3年09月23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 字號:[
大][
中][
小]
近年來,我國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進一步降低醫療成本,為群眾提供價廉質優的醫療服務還任重道遠。
當前,患者就醫的主要支出是藥費和檢查費。在藥品實行零差率改革后,醫療器械的高成本成為增加患者醫療費用負擔的重要原因。由于醫院目前的大型醫療設備、器械及檢驗耗材大部分依賴進口,不僅購置成本高,而且維護保養成本也非常高。例如一臺價格為1850萬元的PET-CT,其一年的維保費用在120萬元以上。因此,進一步降低醫療成本,減輕就醫負擔,亟需提高我國醫療器械研發和生產水平,增強產業競爭力。
首先,加大醫療器械產業基礎研究的投入,促進醫療器械關鍵技術的發展創新。我國在醫療器械研發方面的投入長期不足,且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學校,企業的研發投入僅占總銷售收入的2%~3%左右。政府有關部門應從支持原始創新角度,鼓勵企業建立研究、開發和生產一體化平臺,建立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孵化基地,支持企業將固定比例的利潤投入到新技術的研制與開發。
第二,建設一支有足夠數量且穩定的醫療器械人才隊伍,提高醫療器械研發水平。醫療器械是多學科交叉的領域,優秀的醫療器械研發人才必須是復合型的人才。自1979年起,全國有100余所大學,與醫療器械相關的本科專業每年招生3000名以上。根據國家統計局2008年的數據,2006年醫療器械制造企業從業人數約為15萬人,其中研發人員僅2354人。建議加強高校的人才培養,并增強校企合作,鼓勵企業在高校建立研發中心,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人才資源。
第三,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醫療器械評測平臺,有效規范管理醫療設備。質量監管體系不夠完善導致市場信心不足,是國產醫療器械市場占有率難以提升的重要原因。當務之急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醫療器械評測平臺,以實際檢測數據證明國產醫療器械的技術與質量水平,讓消費者充分認可國產醫療器械。
同時,在大型醫療機構成立與企業共同合作的醫療器械研發中心,既能為新的醫療器械提供臨床一線的測試和使用范本,促進其推廣,也推動醫療機構直接將臨床需求轉化為生產力,進一步提升醫療技術水平。針對目前國產醫療器械還面臨審批周期長、招標采購歧視、技術標準體系不完備以及信貸政策不對稱等不利因素,抓緊出臺相關提高國有醫療器械市場占有率的措施,加強醫學科普知識的宣傳,提高公眾對國產醫療器械的認可度。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