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3年09月23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 字號:[
大][
中][
小]
布魯氏桿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桿菌侵入機體引進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布病是我國近年來各種傳染病中發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病種,嚴重影響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畜牧業經濟的持續發展。
近幾年,我省從業者群體性感染布病事件也已多次發生,對從業人員的身心健康構成了嚴重損害,對消費者的健康也帶來嚴重威脅,并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點:一是活畜禽的流通。活畜禽東西南北大調運,為布病的發生流行創造了傳播途徑。二是監測、免疫、無害化處理等防疫技術手段落后。目前國家標準GB/T18646規定試管凝集試驗和補體結合試驗為確診方法,這些方法局限性明顯,判定方法全憑肉眼觀察和操作熟練程度進行,主觀性較強,結果不確定。生產診斷試劑的獲利空間小,廠家經常停產,監測部門無法及時買到試劑。三是社會對布病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由于布病屬于細菌類傳染病,危害潛在,死亡率低,不及禽流感、口蹄疫等病毒類動物疫病那樣傳播快、發病急、死亡率高,使得各地對布病防控的重視程度、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遠不及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廣大養殖戶和職業人群對布病危害認識不足,自我防護意識淡薄,在飼養、屠宰、皮產品加工等環節不注意防護,容易引進交叉感染。為此建議:
取消商品活畜禽調運。近年來布病以及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的發生和流行,與大流通密切相關。目前人們消費冷鮮肉的習慣已經逐步形成,各地也已具備發達的交通環境和便捷的物流路線,取消活畜禽的跨省調運時機已經成熟。建議日常消費的豬牛羊、雞鴨鵝等活畜禽在產地屠宰后向外流通,切斷活畜禽散毒的傳播途徑。同時,在取消商品活畜禽調運之前,政府有關部門應采取封鎖疫區的措施,一律禁止疫區和免疫區的所有活畜向外流動,在產地撲殺病畜,并對社會公布疫區和免疫區。
提高防、檢疫能力。各級政府應將布病防控納入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范疇,確保檢測、免疫、撲殺、消毒等防疫經費足額到位,確保及時查出和無害化處理病畜。同時,要重視快速靈敏的檢測方法、安全高效疫苗及綜合防控措施等方面的技術研究,提高防、檢疫能力。
加強宣傳教育。疫病的防控是一個系統工程,僅有監測、免疫、消毒等防疫措施是遠遠不夠的,要加強布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普及布病有關防治知識,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廣大群眾自我保護意識。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