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周大彬 通訊員 邵祥軍 字號:[
大][
中][
小]
“如今農村人口越來越少,但農村的房子卻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地和住房的嚴重浪費,這一現象應該引起關注。”省政協委員、致公黨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林強呼吁。
林強說,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和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鎮轉移,農村的常住人口數量在快速下降。一部分農村“常住”人口常年在外打工,但習慣把賺來的錢拿回家建房,因此,農村的房子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經常出現一戶多房現象。
林強認為,一方面許多老房子已經空置,另一方面新蓋房屋大多占用了耕地,而且建筑面積也大大超出了實際需求。由此造成了大量的土地和住房等資源的浪費。
林強說,我省不少地區農村居住點分散,出現了很多“空心村”,土地浪費現象十分突出。與此同時,我國可以利用的土地資源并不豐富。我國人均耕地不足1.5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發達國家的1/4,只有美國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
對此,林強建議,嚴格貫徹《土地管理法》以及國務院《關于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建立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科學管理城鎮建設用地,堅決防止加快城鎮化過程中的“攤大餅”傾向。同時,加強鄉鎮和農村發展規劃,改變農村房屋建設的無序狀態。目前我國城鎮發展戰略與城鎮資源環境容量不相協調。在很多地區,脫離實際的大規劃不僅加速了土地占用,而且造成建設用地低效利用。
林強呼吁,加快農村土地和房屋產權改革,盡快出臺農村房屋管理辦法。在一定程度上“放開產權”,讓土地使用權市場化、物權化。除了重要公共產品用地,如國防設施、高速公路、鐵路、城市主要道路、公立學校、公立醫院、公共安全等設施的占地可強制征地以外,其他如綠地、濕地、圖書館、博物館、一般性政府辦公樓等,即使是公共利益的需要,也要走市場化的路子。只有以更加市場化的手段,調動各方面集約利用土地的積極性,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