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4年01月19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張丹丹 字號:[
大][
中][
小]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教育耽誤不得,特殊教育尤其耽誤不得。”作為來自景寧縣民族中學的一名普通老師,省政協委員藍森華三句話不離教育。
據藍森華介紹,我省現有特殊教育學校70余所,近年來,省教育廳把建立特殊教育學校列入了市、縣考核內容,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欠發達縣特殊教育的起步工作,但問題仍較為突出。
“雖然許多縣、市有了辦學地點,但絕大多數欠發達縣市還沒有成套的康復訓練設施和設備,無法對有需要的殘疾孩子進行適當的康復治療,不能滿足特殊兒童進行智力開發、肢體功能運動等康復教育教學的需求。”藍森華走訪了不少特殊兒童的家庭,發現經濟困難者較多,根本無法承擔孩子上特殊學校的教育成本,“特殊兒童的家長承受著巨大的生理壓力、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
在走訪中,藍森華還發現,一些縣、市因為沒有創辦特殊教育學校,大部分生活能夠自理的特殊兒童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但他們在學校只是停留在“旁聽跟讀”的狀態,根本跟不上教學進度。“智力得不到開發,能力得不到培養,只有‘拖后腿’的份,長此以往,這些特殊兒童的自卑感和孤獨感就更加突出,這非常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藍森華對此十分擔憂。
人事編制和崗位管理缺乏規章制度、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嚴重滯后、特殊教育專門機構在教育主管部門的空缺……針對欠發達地區特殊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藍森華建議,各級財政將特殊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堅持特殊教育經費政府投入為主的原則,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政府購買服務,建立一個長效資金保障體系;盡快將特殊教育納入政府的教育規劃,建立并落實特殊學生招生、轉學優惠政策,使各類特殊學生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人口普查辦應積極開展特殊兒童普查工作,建立特殊兒童檔案信息庫;在沒有條件開辦特殊學校的地區,政府應協調殘聯、民政、教育等部門,創建特殊兒童康復中心。
“特殊兒童迫切需要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藍森華希望營造關心特殊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讓欠發達地區的特殊兒童也能和正常孩子一樣享受到公平、優質的教育。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