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4年01月19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徐建平 字號:[
大][
中][
小]
苕溪是我省八大水系之一,也是余杭等地的自來水取水口。省政協委員、民進省委會常委、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朱巖建議,在余杭區北湖建人工濕地凈化苕溪。
朱巖介紹,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是通過人工建造和控制來運行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濕地上,使污水在濕地土壤縫隙和表面沿一定方向流動,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協同作用,對污水進行處理。這種技術充分發揮資源生產潛力,可以獲得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最佳效益,防止污水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北湖一度是苕溪汛期分洪的重要場所。目前,余杭區年平均降水量約17億立方米,年徑流量約15億立方米,北湖一年內僅數十天甚至幾年才發揮一次分洪功效。朱巖認為,北湖面積5.3平方公里,草蕩面積也很大,具備建造人工濕地的條件。
他建議,將北湖大面積挖深,在北湖草蕩一帶建人工濕地,在保障汛期分洪功能的前提下,充分提高北湖草蕩的利用率,使汛期分洪、水質改善、增加儲水量、生物多樣性和景觀等多種功效并存。
具體的做法是,將苕溪流入北湖草蕩的入水口設計成寬敞的喇叭形,種植不影響引洪速度的草本類水生植物,設計好引洪路線并挖深。注重發揮北湖在枯水期的貯水功能。挖除現有北湖草蕩地表3~4米深的泥土,堆高為山體或島嶼以豐富草蕩地形,為生物生長提供不同的生態環境。按照潛流式人工濕地施工方法,在北湖草蕩上加1米高的碎石,在碎石層上鋪泥,種上蘆葦、香蒲等不同的植物種類,形成良好的生物群落。按100畝人工濕地1天可凈化1萬噸五類水為三類水推測,北湖每天可凈水87萬噸。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