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4年01月24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 字號:[
大][
中][
小]
海寧市在全省率先實施用地效率等改革,在優化要素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具備了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良好的試點基礎。省政協委員姚岳良建議,進一步深化海寧市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2013年9月11日省政府正式批復《海寧市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方案》后,海寧積極開展各項改革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要素資源“合理配、優質配、合法配、高效配”的要求,積極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建立要素配置競爭性機制,提升資源要素的使用效率。主要做法是:在全省率先建立以企業畝產效益為核心的綜合評價體系,采用畝均稅收、畝均銷售、畝均工業增加值、單位能耗工業增加值、單位COD工業增加值、全員勞動生產率等6大指標,對3畝以上用地的1659家工業企業進行打分測評,按行業實行分類排序,把測評企業分為A類(重點扶持和鼓勵提升類企業)、B類(整治提升類企業)、C類(落后淘汰類企業)。對A、B、C三類企業實行動態管理,每年評價1次并及時調整,督促企業以“畝產論英雄”,努力前移位次,提質增效。
海寧把企業畝產質量和效益作為市場的“無形之手”,把要素差別化配置規則作為政府的“有形之手”,“兩手”合力形成了要素配置與企業質量和效益相掛鉤的機制。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原則,針對不同類型企業,在用地、用電、用能、排污等方面出臺實施差別化的激勵和倒逼的政策措施。
此改革方案實施以來,企業轉型主體作用進一步激發,撬動作用開始顯現:有的企業加大“機器換人”力度,提高廠房利用率,千方百計增加產出效益;有的企業主動反映經營業績,依法經營和納稅;有的企業主動讓出空閑土地;有的低效用地被收回后重新引入優質項目,有的企業積極尋找兼并重組伙伴,特別是C類企業正在加快關停并轉步伐。
“請省里進一步支持海寧開展各項綜合改革,將有些權限進一步下放,能夠讓試點地區直接實施,盡快使海寧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取得成功,并為全省提供借鑒”,姚岳良建議,省里支持海寧開展各項綜合改革,放權給海寧先行先試。特別是把德清城鄉體制改革和富陽權力清單改革的政策也放權海寧,讓海寧能在有一個切入點情況下實現“1+X”疊加效應。
建議同意在海寧設立浙江省(長三角)區域性的產權交易市場(非上市公司產權交易中心),區別于現在國營化的浙江省股權交易中心,政府做好規則制定,引進民營資本和專業團隊做大做強。
目前海寧外貿出口總量列全省縣(市)前十強、外貿比重高,浙中已有義烏港,建議省里給予設立“海寧港”,作為浙北地區內陸港,降低浙北地區民營企業出口成本,提高進出口效率。支持設立保稅倉庫和進出口監管倉庫。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