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4年02月18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 字號:[
大][
中][
小]
省政協常委、省發改委副主任、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黃勇認為,浙江應從“縣域經濟”轉向“都市區經濟”。
縣域經濟,一般認為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
作為改革開放的弄潮兒,浙江從一個“資源小省”一躍成為“經濟大省”,縣域經濟功不可沒,但隨著縣域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它的局限性也逐漸顯露出來。
黃勇認為,浙江縣域經濟的形成有其必然性,但目前浙江縣域經濟出現整合能力有限、資源浪費嚴重、資源共享性差等問題。這時,浙江跳出縣域的范圍,從更寬視野來統籌、配置市場資源,就顯得格外重要。“相比于縣域經濟,都市區經濟的產業分工合作空間更大,產業鏈可以拉得更長,可由此提高整個區域的產業綜合競爭力。”
他表示,浙江若要想進一步提升區域經濟的競爭力,必然要突破“縣域經濟”的小格局,拓展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區經濟”大布局,以更大空間尺度來整合優化配置資源。
“轉型并不是意味著放棄‘縣域經濟’,而是要在以都市區為范圍的更大空間平臺上整合提升‘縣域經濟’,打造‘縣域經濟’升級版。”黃勇提醒,兩者之間轉型,并不只是經濟地理空間的簡單拓展,更涉及到區域內空間布局、城鄉結構、交通網絡、要素流動、管理方法等一系列的轉型升級,這些都值得政府深思。
據了解,以國際經驗來看,都市區可大可小,其范圍主要取決于中心城市的輻射范圍。
從浙江情況來看,黃勇認為,目前圍繞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義烏等中心城市構建都市區已基本形成共識,在這四大都市區外,仍然存在范圍規模相對較小的都市區。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