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4年03月07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 字號:[
大][
中][
小]
我省于2013年12月26日啟動“五水共治”后,各市、縣(市、區)紛紛制定了“五水共治”的行動計劃或方案,這也預示著“治水”攻堅戰的集結號已經吹響了。“五水共治”是個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省政協委員曾群力建議,對“五水共治”工作進行頂層設計,系統謀劃。
各地的產業規劃應該服從環境保護大局的要求,必須有紅線有底線。對于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應嚴格把握立項審批“準入門檻”,嚴格執行“三同時”(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政策,嚴格履行環評、安評、能評、職評等中介職能,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政策進行評價和驗收。很多江湖流域是跨地區的,應該考慮流域系統治理,考慮聯防聯控聯治。應加強水利上的水系合理布局,合理安排內河航道、飲用水取水庫、瀉洪區等水利系統。
水環境的污染等問題猶如人的慢性病和頑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建議做好源頭控制,做好宣傳教育,要讓老百姓明白,治水工作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與己有關工作,治水工作人人有責。新聞媒體上的宣傳不能僅僅是“五水共治”概念,更應該告訴老百姓做什么,怎么做。要鼓勵老百姓自治,比如實施的“河長制”,也可以允許老百姓來擔任,可以推行河道管理義工制等。
“五水共治”要加強立法和執法。建議出臺水資源保護的一系列法規法律,尤其要加強有償取水用水的管理,對取水用戶采取階梯水價的付費制度。同時要加強執法力度,環保等部門應該對重要的企業進行分片管理,加強日常監督,避免集中檢查后,企業應付檢查或整改不到位的現象發生。加強水源地的日常檢測,容易發現異常數據,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早發現,早處理。避免類似某地自來水出現異味了再倒查水污染情況的現象再次發生。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