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4年03月11日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沈吟 朱海兵 黃宏 字號:[
大][
中][
小]
“基礎金融不出村、綜合金融不出鎮,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優質的金融服務。”這是全國政協委員、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副主任張波心中的希望。
所謂普惠金融,就是能夠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普惠金融”也第一次寫入黨的決議。
“普惠金融要解決的是最基礎的金融服務問題。”不過,張波委員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的普惠金融還處在金融機構的自發探索階段,在政策層面缺乏有效的引導和支撐。
“金融資源分布不均衡,鄉鎮及以下金融機構覆蓋率較低,特別是欠發達地區和偏遠山區、海島的基礎金融服務還有待改善。”張波委員說,目前農村的金融服務種類比較單調,服務針對性不強,急需各金融機構“量身定制”符合農村實際的新產品。
張波委員說,現在像“黃金客戶”、“VIP客戶”等中高端群體受到金融機構熱捧,甚至過度競爭,而低收入、貧困群體在金融有效需求和金融知識的獲取等方面,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服務。金融服務的內容、價格等不夠公開透明,農民和小微企業等獲取信用信息的渠道還不夠通暢。
張波委員認為,建成普惠金融,解決金融服務均等化問題,需要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加以引導,進一步完善金融體系,需要各金融機構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需要全社會共同為之努力。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