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4年06月13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 字號:[
大][
中][
小]
購買公共服務是政府履行職能的一種新方式,也是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社合作互動的重要內容。我省是我國較早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省份之一,但還明顯存在不少問題。
問題
缺乏統一的思想認識。絕大多數政府職能部門還未充分認識到購買服務對于促進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也未制定相應的扶持或優惠政策。
缺乏統一的制度設計。從全省范圍看,尚未出臺統一的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指導性文件。多數地方政府雖已嘗試著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但僅限于一般的公共服務,涉及社會綜合治理、應急救援、社區管理服務等重要領域的較少。同時,政府購買服務的年度財政預算還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在經費的預算、撥付、使用等環節上,還沒有建立起一整套制度。
缺乏健全的監管機制。政府購買服務存在一定程度的隨意性,對項目的設定及招標評估等,缺乏科學合理的界定;對承擔項目的社會組織選擇上有失公平性。同時,由于政府單向主導,存在低成本購買、職權介入、資金信息不公開等問題。
缺乏有承接能力的社會組織。現有的社會組織普遍缺乏專業管理人才、科學管理經驗和創新精神,難以承接較為復雜、涉及面廣的民政事務和福利服務。
建議
加強宣傳引導,建立健全制度。利用各類媒體,對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目的、意義進行廣泛宣傳,深化認識,增強信任。深入調查研究,盡快出臺有關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指導性意見,建立以項目為導向的政府購買服務長效機制,將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的資金列入政府預算,為政府購買服務提供政策與法律保障。
大膽探索創新,拓寬服務內容。將公共服務與政府服務、基本公共服務與非基本公共服務等進一步細分,深入挖掘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如流動人口管理、社會矛盾調解、社會綜合治理、應急救援、消防安全、社區管理服務、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公共服務項目,要充分調動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形成提高政府服務效能、節約服務成本與有效釋放社會組織能量雙贏局面。
完善服務機制,保障契約透明。一是建立長效配套機制。逐步建立政府購買服務的項目立項、經費預算、信息發布、招標方式、項目管理、績效評估等長效配套機制,將購買、委托、評估、認證、問責等諸環節納入相應的法定程序,為“購買服務”納入公共財政體制提供政策依據,為社會組織參與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健全評估監督機制。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社會組織在政社合作前的資質審核,合作中的跟蹤調查,合作完成后的社會績效進行評估,建立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平臺。將購買服務的績效作為評估監督的核心內容,對績效評估不合格的社會組織,應依法追究責任。
加強能力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從社會組織自身角度,要健全內部管理,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專業化水平,廣泛吸納懂技術、懂管理的優秀人才,提升項目運作能力;加強公信力建設,做到信息公開、透明,恪守社會組織基本原則,贏得政府和社會的信任。從登記管理機關角度,要加大對社會組織扶持力度。加大財政資金、福彩公益金對社會組織發展的支持,推動企業等社會公益服務資助與社會組織的公益服務項目有效對接,扶持具有示范導向作用的公益服務性社會組織和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孵化更多有承接能力的社會組織。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