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年01月26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鄭銳 字號:[
大][
中][
小]
“豬糞也是寶。”說起發展生態循環畜牧業,方新旗滔滔不絕。他認為,個別地方不能對養殖場“一拆了之”,應樹立科學清潔養殖理念,利用先進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技術變廢為寶,使生態環境保護、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農產品質量提高等協同發展,實現共贏。
“我省畜牧業發展面臨三大問題。”方新旗分析,一是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簡單粗放,鮮糞處理粗放,污水處理不規范。二是種植業與畜牧業相互脫節,無法形成良性循環。三是認識不足,管理不到位,相關部門缺少有效的監管措施。
對畜禽養殖廢棄物,利用不好是污染源,利用好了卻是很好的農業有機肥源,更能成為巨大的生物質資源庫。他呼吁,以“五水共治”為契機,立足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合理規劃、關治結合,探索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之路。
首先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堅持生態優先,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的禁養區、限養區和宜養區,科學布局種養業,使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與環境保護相協調。關鍵是要加大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技術推廣力度,在鮮糞處理上大力推廣堆肥技術,引導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充分利用畜禽糞便與輔料混合,進行充氧發酵、干燥工藝處理,制成無味、高效的有機肥料,實現糞便資源化甚至商品化,同時引導養殖戶開展污水治理,采用沼氣池,有效處理糞污水,實現能源化。
其次要大力探索沼液社會化配送服務機制,在縣域或重點鄉鎮成立沼液配送服務組織,實施沼液配送服務。可借鑒省內鄞州、浦江等地的做法經驗,政府在沼液配送車輛購置、基地貯液池建設、沼液使用補助等方面出臺相關扶持政策。
環境保護不能有絲毫放松。他呼吁實施環境容量管控制度,以鄉鎮為單位,按照土地及種植作物的消納承載容量,下達養殖控制限量指標,實施排污許可。同時,規范養殖場建設,確保排泄物無害化處理和有效利用,還要建立完善養殖全過程環境管理體系,包括畜禽廢棄物堆放、廢棄物還田、廢棄物運輸等環節,切實加強規范管理,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