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年01月26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周大彬 通訊員 潘勤儉 字號:[
大][
中][
小]
土地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物質基礎,是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安全屏障。胡小平認為,我省山多地少,耕地資源匱乏,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使我省的良田保護受到嚴重挑戰,給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帶來風險隱患。
胡小平在調研中發現,當前我省耕地質量存在農田污染問題突出、耕地質量提升工作難以落實到位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引起重視。
對此,他從四方面提出建議。首先,合理規劃,依法有序地開發和利用耕地資源。當前,我省已進入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快速推進的新階段,保障發展和保護資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多地少的省情無法再支撐大規模開發,統籌和維護當前與長遠發展需求的任務更加繁重。
其次,細化責任層級,建立主體明確、目標具體的耕地保護責任體系。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完善耕地保護責任體系,在合理確定各個行政區域耕地保護目標的基礎上,明確各級政府、行政村及經營主體耕地保護責任,進一步強化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力度,健全耕地保護的公眾參與和監督制度。
再次,加強耕地保護,改善土地生態環境。保持土壤質量,是實現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先決條件。建議從防、治、育入手抓好耕地的保護工作。一是要不斷完善“以防為主”的土壤環境防護體系。二是要持續推進土壤治理修復工作。三是扎實落實耕地質量地力培育工作。
最后,健全法制,依法規范高效實施耕地質量管理執法和監督。今后一個時期,我們須按照“法治浙江”建設的戰略定位,將依法保護耕地貫穿于科學發展、建設“兩美”浙江全過程,為打造浙江生態安全的基礎屏障提供有力保障。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