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年04月27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 字號:[
大][
中][
小]
我省的職業教育通過近年來的發展,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與經濟社會發展對于實用型人才的需求相比,與職業教育現代化目標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和問題:
在教育地位上,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本是同等重要的國民教育體系,它們之間的差異只是類型差異和教育內容的差異而不是層次的差異,但實際上職業教育地位是低于普通教育的。如公務員與事業單位以及國企招員都強調本科、研究生學歷,將職教畢業生阻擋在就業大門之外;高職學院的年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遠低于普通高等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形式合作、項目合作多而教學與實訓合作少;企業有需求也有條件參與職教實訓,但因為缺少相應的財政與稅收政策支持而沒有積極性;總體上,校企合作數量偏小領域偏窄。在專業建設上,區域內職教專業規劃不盡完善,重復建設、資源小散、同質競爭現象比較普遍。在師資建設上,“雙師型”教師嚴重匱乏,學校與企業、行業間的高技能人才共享機制缺乏。
為進一步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拓展職業教育生存與發展空間。一是完善立法。建議全國人大適時修訂職業教育法,在法律中明確要求建立職業教育中專、專科、本科、研究生教育體系,完善高等職業院校與普通高校年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切實提高職教的法律地位。二是依法治理。堅持問題導向,通過督導考核使普高、職高招生規模大體相當,以執法檢查促進政府全面了解現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職業教育法執行到位。三是優化環境。完善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就業保障政策,改變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和基層用人招聘歧視性規定,引導全社會尊重產業技術工人和技工人才,逐步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
深化校企合作。一要深入實施現代職業教育制度,注重專業匹配產業,強化實踐實訓、實驗式學習,提高學生頂崗實習、畢業實踐等實訓時間占比,提升學生技能,培養滿足需求的實用人才。二要建立健全政府統籌構建長效機制,對校企合作提供指導與服務,在課程改革、建立中小企業實習中心方面,發揮行業組織、職教集團的平臺作用。三要完善財政與稅收政策,支持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建設公共實訓基地、開展學徒制培養、校企共建技術工藝和產品開發中心,推廣冠名班、訂單培養模式。
優化專業設置。首先是整合專業,以現代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融合、無縫對接為目標,科學設置專業規劃,改變區域內專業小而散的現狀,強化整合。其次是做優特色,學校應根據自身性質、特點和發展方向,按照國家計劃設置相應的專業,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避免不良競爭。再次是形成品牌,鼓勵職業學校根據區域產業特點和綠色生態發展的要求,創辦高等級示范專業、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
加強師資隊伍。建立高職職稱序列,破解技術職稱指標設置、評聘等政策難題,建立健全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職稱評、聘、審機制,由縣及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區域內的教師崗位,探索“系統人”管理新模式。同時,重視教師的入崗、在職培訓并提高實效,并依托“千人計劃”、“151人才工程”、重點創新團隊、高技能人才等資源,發展壯大兼職教師隊伍,允許面向社會招考,切實提高“雙師型”教師占比。
強化經費保障。加大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對財政資金缺口大的地區進行差異化、有重點的財力扶持。提高資金使用績效,給予市縣政府靈活、充分的支配權,減輕資金配套壓力,完善評估制度,鼓勵購買服務。做大激勵資金總量,建議省政府不斷完善激勵政策,調動企業、金融等社會資本參與職業教育。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