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這個滴頭要精準滴灌到根系。”灌溉試驗中心站里,葉碎高正在與科研人員們交流探討相關灌溉技術。“水肥如果都及時跟上,推廣后,農民種出來的產品就可以賣個好價錢。”
“灌溉試驗中心站主要用于農業灌溉的試驗研究,研究各種作物不同生產條件下的需水規律。”葉碎高說,新中國成立初期,種一季水稻一畝需要六七百甚至上千立方米的水,如今,一畝水稻的需水量已不到400立方米,水稻的品質還更優了。
這樣的點滴“計較”,體現在葉碎高工作和履職的方方面面。
看到一根排污管道埋在松散的土堆里,葉碎高的較真勁來了。在調研一個水環境保護工程現場時,有著多年實踐經驗的葉碎高看到這根管子后打破砂鍋問到底:“什么時候埋的管子?”“管道接頭是什么樣的?”“管床有沒有碾壓過?”“什么時候碾壓的?”“用什么機器碾壓的?”“碾壓了多長時間?”“準備怎么檢查、怎么整改?”……
在葉碎高看來,如果不按照技術規程整改到位,排污管道會像“胳膊脫臼”那樣,污水從“脫臼”處直接漏到河道里,那么,水環境保護工程可能就會變成破壞工程、污染工程。“在環保這件事情上,必須得較真!”
像這樣的調研、監督、視察、暗訪、協商等活動,葉碎高有時一年要參加20多場,足跡遍及浙江大大小小的山川河流。
“每個星期都要出差,一年到頭有百來天在跋山涉水,和浙江山山水水的關系鐵得沒話說!”經過走訪調研,葉碎高撰寫了關于建立和完善小水電退出機制的提案。該提案得到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促成了浙江省小水電清理整改一站一策指導意見的出臺,為我省小水電的綠色健康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治水必然是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
“在水利方面,我懂得更多一點,責無旁貸要做得更專一點、更深一點、更好一點。”
“人有人道,水有水道,我們要遵循自然規律來。”
“考核不能作為治水的指揮棒,單純用短期的成果數據無法衡量治水的長期效果。”
……
不論是協商活動,還是提案建言,連任兩屆省政協委員的葉碎高始終積極履職,精準建言。
他提交的提案《關于做好杭州灣大灣區空間總體規劃,促進大灣區協同發展的建議》,為編制相關規劃提供了有益借鑒,被評為優秀提案。
“三峽大壩之所以固若金湯,是因為每一粒沙子、每一塊小石頭子都是過硬的。我會始終守護在山川河流間,不僅要自己做一粒過硬的沙子,還要團結帶領、影響周圍的人都成為這樣的沙子。”
這些年來,葉碎高還應邀參加聯合國工發組織國際小水電中心組織的學術交流、培訓講課,到世界各地推廣中國的小水電開發技術和經驗,學員已遍布亞非拉20多個國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葉碎高眼里,治水沒有句號,治水人永遠在路上!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