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民增收,促進城鄉均衡發展,突出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為實現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礎,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投資回報周期過長、鄉村旅游同質化、農民主體意識不強等“成長的煩惱”。
產業要興旺,錢袋子首先要鼓起來。建議進一步優化城鄉間要素合理配置機制,研究出臺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鼓勵民間資本下鄉,完善農業保險政策。根據各地特色產業發展現狀,開發多層次、高保障的農業保險產品與服務,為有意愿向鄉村輸送現代產業要素的企業進一步減輕負擔,使鄉村成為創業創新樂園。
村莊美、產業興,因地制宜是關鍵。加快推動形成特色鮮明、品質優良的鄉村產業發展格局。積極探索農村旅游發展模式,加強規劃設計,因地制宜挖掘提煉當地農耕民俗、特色人文歷史等文化元素,進一步凸顯各村的自然肌理和傳統文脈,加大對鄉村旅游創意設計,根據游客需求設置與周邊形成差異的旅游產品,為旅游者營造一個創意性的旅游度假環境。圍繞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強化鎮域產業規劃和項目篩選,加強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提升農產品增值空間;整合分散閑置資源,通過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助推村集體和農民雙增收。
村子富起來,村民主人翁意識也要強起來。探索實用性強、多元化的教育培訓方式,用好宣傳平臺,加強農民典型宣傳,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引導農民自主自立創造財富;大力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引導農民認識、發掘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加強鄉村產業反哺村民、改善經濟條件的作用。
如何讓幫扶政策精準落實到幫扶對象身上,共享發展成果?低收入農戶這一群體值得進一步關注。
當前,低收入農戶增收依然困難重重,比如,鄉親們經常面臨增產不增收的尷尬;難以實現區內外資源的有效開發、配置和利用;低收入農戶幼、老、弱、病、殘比例較高等。
首先,要強化低收入農戶的兜底保障。健全低收入農戶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加大救濟扶持力度,提高轉移性收入;加大黨政機關單位結對幫扶力度,鼓勵規模企業結對多戶低收入農戶,實行一戶一策;建立增能機制,加強義務教育保障和就業創業職業培訓,確保扶貧扶志扶智并舉。
其次,要拓展低收入農戶的增收渠道。開源是關鍵,要開發就業崗位,穩定低收入農戶工資性收入,盤活閑置資產,增加低收入農戶財產性收入,加強產業植入,提高低收入農戶經營性收入。
要重視低收入農戶的貧困預警。一方面,要推動農村數字化改革,建立低收入農戶基礎數據庫,構建數字化貧困監測平臺;另一方面,要主動發現低收入農戶收支變化,進行動態管理,實時鏈接資源。
還要拓展低收入農戶救助服務。建議建立救助幫扶志愿者制度,鼓勵個人積極參與幫扶助困活動;拓寬救助服務供給方式,如對有部分生產生活能力且仍處貧困狀態的低收入農戶,采取收入附加型救助方式等;同時,要進一步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