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飛地經濟”既是產業共建的主戰場,也是創新區域合作的試驗場,對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進共同富裕具有積極意義。《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明確提出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推行共享型“飛地”經濟合作模式。
如何讓“飛地經濟”從飛得起、飛得出到飛得穩、飛得遠、飛出實效?建議聚焦四條路徑轉變,不斷提高“飛入地”承接競爭力。
堅定目標明晰“飛什么”的思路,空間上從物理空間向產業規律轉移的路徑轉變。堅持以產業發展規律為導向,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對接,攜手“兄弟區域”完成產業致富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既要充分論證“飛入地”的產業基礎、供應鏈企業基礎、未來產業發展規劃,也要對“飛出地”溢出產業有充分研究了解,規劃好“飛入地”承接產業的持續性和集群效應,避免簡單的“拉郎配”。
立足實際形成“如何飛”的招法,形態上從單向出入向雙向飛地的路徑轉變。樹立互補分工的理念,通過創新合作方式和利益共享機制,實現“各展所長、各取所需、合作共贏”。既在本地順利承接飛入產業轉移,引進“飛出地”先進產業管理團隊;又大膽走入“飛出地”建立科創型反向飛地,主動對接協同創新組織,探索建立以“飛入地”為主的人才梯隊,解決飛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提高站位放大“飛得穩”格局,政策上從橫向協調機制向縱橫交叉補償機制的路徑轉變。一方面,在保持橫向行政協調積極性的基礎上,努力打通穩定的縱向政策支撐,形成縱橫交叉補償的合作機制,同時探索給予“飛地經濟”發展一定的制度創新優先權;另一方面,要改善“飛入地”市場營商環境,降低交易成本,條件允許的地區可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保證政策長期有效施行。
轉變理念營造“飛得遠”的環境,行政上從招商引資思維向營商環境打造的路徑轉變。從建機制、強作風、優環境、強服務、穩定市場預期入手,推動公共服務配置和運行規則等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從合作各方的多贏升級到經濟社會環境的共贏。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實施一攬子涉企服務機制,護航“飛入地”和“飛出地”經濟行穩致遠。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