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當前,新質生產力被頻頻提起。深耕基礎研究多年,住浙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認為,新質生產力是經濟發展的新起點、新動能,科學技術界要積極為新質生產力構建培育平臺,夯實技術底座,進而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未來產業是關鍵。”施一公表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革命加速演進,未來產業已經成為決定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的“關鍵變量”,全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積極布局未來產業。
然而,未來產業的發展需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誰來推動?在施一公看來,西湖大學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作為一家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在現代大學治理、人才引進使用、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有著積極探索實踐。過去五年,一批國際頂尖科研人才聚集在西湖大學,著力開展原創性基礎研究和科研攻關,在多個學術方向躋身世界前列。
2022年,西湖大學未來產業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眼下,這個由國家批準設立、前瞻謀劃未來產業的科研機構,正致力于以基礎科學研究和前沿技術突破來催生未來產業。與此同時,該機構還依托西湖大學,匯聚政府、國家實驗室、研究型大學、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基于長期主義的社會資本等多方合力,向著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未來技術創新策源地邁進。
施一公表示,無論是超前部署有望產出原創性、顛覆性成果的基礎前沿研究格局,還是積極探索多元主體協同創新的新型科技體制機制,都意在為新質生產力的加快形成構建一個培育平臺,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力。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