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政協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方面,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包括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等。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既是我國未來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支撐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在數字中國建設戰略指引下,我國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數字經濟規模穩居世界第二,中國制造的數智化轉型也走上了快車道。而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數字人才缺口持續擴大。德勤中國公司發布的《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指出,當前我國數字人才總體缺口在2500萬至3000萬,且仍在持續放大。人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以我所在的海亮股份為例。海亮股份是浙江一家具有35年生產歷史的銅加工制造企業。近年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隨著數字化轉型步入深水區,我們強烈感受到,培養一批既懂產業技術又懂數字技術的復合型數智人才,已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產業轉型的關鍵因素。
緊貼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需要,著力打造一支規模壯大、素質優良、結構優化的高水平、高素質數智技能人才隊伍,對增加數字人才有效供給、發揮數字人才對數字經濟的基礎支撐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對此,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是優化數字化人才供給體系、打破專業壁壘、培養交叉學科人才,深度開展產教融合,形成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效益共同體”,打通人才鏈、創新鏈與產業鏈,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
二是強化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載體建設。圍繞戰略性數字經濟新業態、新職業、新崗位,重點培育一批具有數字技能培養優勢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和帶徒傳技、技術攻關等活動。
三是打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等級制度,選拔一批數字經濟領域高技能領軍人才聘任特級技師、首席技師。加強數字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探索推進數字產業領域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專業技術職稱有效銜接,加快培育復合型數字高技能人才。
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擴大數字化領域人才規模,是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進一步推進的必由之路。我們相信,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各行各業數字人才將加快培育,數字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將持續激發,數字人才集聚效應將加速形成,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將日益彰顯。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