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出專門協商機構的特色、質量和水平
近年來,廣東省汕尾市政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廣東省委、汕尾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從“加強”和“改進”上著手,扎實推進專門協商機構建設,努力“專”出特色、“專”出質量、“專”出水平,推動政協履職工作從“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轉變,努力實現履職工作提質增效、不斷邁上新臺階,交出了新的履職答卷。
一是聚焦“中心”,打造“2+2”協商平臺。創新建立“市委書記傾聽政協委員之聲”活動機制,建立健全了“政協委員(汕商)·市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機制,明確每年各舉辦兩期(場)活動,“2+2”協商平臺搭建成型。“市委書記傾聽政協委員之聲”活動主題同時作為市政協常委會專題議政議題,“政協委員(汕商)·市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主題同時作為主席會議專題協商議題,在委員個人建言的基礎上完善建議、升華成果,向黨委政府報送建議案,提請黨政領導批轉落實,意見建議轉化落實率明顯提升,成為汕尾民主協商的品牌。
二是向下“扎根”,搭建“兩個工作室”。進一步拓寬政協委員聯系基層、聯系群眾的渠道,更好地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一是發動建設委員工作室。汕尾市政協堅持以委員為主體,發動有條件的委員立足“政策宣傳的新陣地、思想武裝的新園地、雙向發力的新載體、聯系群眾的新橋梁、團結聯誼的新渠道”工作定位,積極申請成立工作室,得到廣大委員的熱烈響應。截至目前,已批準設立了農業界政協委員工作室等21個委員工作室。各工作室扎實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履職活動,每季度至少組織開展1次“有事好商量,委員在身邊”主題活動,打造了委員在擅長、專業的領域創新開展活動的新載體。二是大力建設鎮(街道)政協聯絡工作室。按照“不設機構設平臺”的工作思路,在紅海灣開發區、華僑管理區2個區和全市51個鎮(街道)設立了鎮(街道)政協聯絡工作室,以開展“市縣政協委員走進基層、走進群眾,搭建‘連心橋’活動”為契機,組織全體委員赴各鎮(街道)開展凝聚共識、建言資政、參與基層治理、反映社情民意、服務群眾需求等工作,在服務黨委中心工作、助推民生事業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2022年以來,全市“兩個工作室”開展主題活動470余次,開展各類便民服務活動530余次,提出意見建議500余條,組織開展學習活動430余次。
三是向上“發展”,建立健全“數字政協”平臺。汕尾市政協主動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大勢,把推進“數字政協”建設作為拓展工作平臺、延伸工作觸角、提升工作質量的重要抓手,抓緊抓實推動實施。汕尾市“數字政協”于2022年10月20日上線運行,平臺目前設置“政協概況”“知情明政”“提案工作”“協商議政”“委員地圖”“委員工作室”等多個模塊,融合學習教育、信息共享、互動交流、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等多項功能,涵蓋政協委員履職的方方面面,為委員線上履職提供一站式服務。汕尾市政協將更加主動融入全省數字化改革大局,按照“邊建邊用、邊用邊建”的工作思路,不斷完善充實“數字政協”建設內容,通過對政協履職過程進行全方位的數字化提升和改造,以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為依托,改進政協會議、調研、視察、提案、信息等工作,不斷實現以數字化理念推進全市政協工作全流程全方位全系統重塑,以數字化手段推動全市各級政協履職高效協同,以數字化改革賦能汕尾市政協工作提質增效,打造汕尾市政協履職的新亮點新品牌。
四是橫向“聯動”,拓寬“知情明政”渠道。汕尾市政協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省委、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積極創新形式和載體,建立“知情明政”活動機制,在廣大政協委員與黨政部門之間搭建交流平臺,邀請黨政職能部門負責人與政協委員互動交流,現場聽取意見、解答問題、闡釋政策,幫助委員們更加系統全面地了解全市經濟發展情況以及深化對部門職能定位的了解與認識。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密切了汕尾市政協組織與黨政職能部門的溝通聯系,提高了委員履職積極性,受到廣大委員歡迎。相關部門也在與委員的交流互動中,收獲不少改進工作的“金點子”,實現了雙贏和共贏。汕尾市政協緊扣重點協商專題,先后舉辦了主題為“推動海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助力打造‘海上汕尾’”“充分發揮政協優勢,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政協委員服務‘百千萬工程’,助推高質量發展”等6期“知情明政”活動,分別邀請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局、市商務局、市人社局和市政數局等多個部門主要領導參加活動,現場通報介紹重點工作推進情況和最新政策,為委員更好知情明政、建言獻策、傳播共識提供了信息儲備,推動委員不斷提升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
五是做好“作業”,高質量交出“政協答卷”。近年來,汕尾市委主要領導經常“點題”,給政協布置“作業”,汕尾市政協聚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資政,眾多調研成果得到了黨政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并批示給有關縣(市、區)和職能部門推動落實。比如,圍繞農村宅基地、燃氣安全、自建房、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撂荒耕地復耕等問題開展專項民主監督,調研成果報送市委后,得到黨政主要領導高度肯定,推動相關領域工作更加規范高效開展,取得積極成效;圍繞“林長制、湖長制、河長制”開展民主監督,針對我市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6方面22條對策建議等。據統計,2020年以來,向市委市政府上報有關調研報告66篇,獲得黨政領導批示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