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回家拉開抽屜
各式各樣的保健品
爸媽天天起早去聽課
帶回免費雞蛋的同時
也帶回天價保健床墊
……
這樣的場景
是不是并不陌生?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遭遇各類欺詐的案例頻頻發生,不僅賠掉積蓄大半輩子的養老錢,還遭遇精神折磨。
對此,婺商司法服務政協委員會客廳組織開展“關注老年身心健康,加強法律風險防范”主題活動,會客廳成員、政協委員,公安、市場監管、教育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專家、社會各界代表等共同為老年人防騙反詐建言獻策。
企業家哽咽親述:
去世前一天
母親還在追著騙子催還錢
周雅娟(化名)是金華市一家民營口腔醫院的院長,雖然父母都已過世好幾年,但回想起來時,她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我母親去世的前一天,還在找騙子催錢,說利息不要了,本金還給我,結果沒要回來,第二天一早就去世了。”
周雅娟的父母都是醫生,被騙是因為投資理財,“我也曾提醒過他們當心是個騙局,但他們說,那些小年輕一口一個‘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陪旅游陪吃飯,就這樣掉進去了。”
周雅娟的母親患晚期肺癌,臨進手術室前交給她一個包,里面全是已經過期的借條,總計金額有好幾十萬元。
“我自認為是個孝順的女兒,但現在想來,他們之所以會被騙,還是因為我們陪伴不夠。”她哽咽道,“每次父親寂寞的時候都會給我打電話,而我總是說‘你快說,我要進手術室了’,過去看他也總只是給他錢,卻沒時間陪他。”
相比于周雅娟的心酸,另一位企業家更多的是無奈。
“我爸爸是我的偶像,高大優秀,1996年白手起家創辦企業一直到我接手才退休,從來沒想過他也會被騙。”金華市某食品公司掌門人張霞(化名)說,這些年,總是會在抽屜里發現各種合同,內容都是非法投資理財,諸如“投資30萬,一年后拿回60萬”之類。
“我們勸了很多次,但沒用。”張霞很無奈,“家里最多的就是各類保健品和投資合同,幾乎什么‘雷’都踩過,但爸爸卻屢敗屢戰、樂此不疲。”
現狀:
保健品和投資理財
成老年人受騙兩大重災區
據調查顯示,中老年人最易上當受騙,且老年人受騙后不僅經濟損失難以挽回 ,還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如氣憤、羞愧、自責、焦慮、抑郁等。
“這是個沉重的話題,公安部門做了大量的反詐騙宣傳,但還是防不勝防。”婺城區公安局副局長俞成龍現場公布了一組數據:今年1—10月,婺城區公安局詐騙案件立案1100多起,新型詐騙(電信詐騙等)占到八成以上。在被騙的人中,老年人占7.52%。
他分析:“從數字來看,老年人的占比不高,其中一個原因是老年人被騙覺得開不了口,成為隱案,但被騙金額總量很大,最高一筆達216萬多元,人均15.2多萬元,所遭遇的詐騙方式主要有投資理財、保健品、高回報傳銷類、洗錢類等。”
會客廳牽頭委員、北京盈科(金華)律師事務所管委會主任嚴亮奇從10年前就開始關注針對老年人的欺詐問題。“這10年里接待了至少200個老人有關此類問題的咨詢和求助,其中很多是退休公務員、退休教師、退休企業家等群體,甚至有一些還是司法領域的專業人士。”
嚴亮奇認為,老年人之所以頻頻被騙,一方面是欺詐技術手段越來越專業化,拿高科技概念當幌子對老年人“洗腦”;另一方面則是老年人因為缺乏與外界的溝通,信息滯后,再加上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以及親情缺失的空巢焦慮,容易偏聽偏信。
如何讓老年人遠離詐騙?
會客廳里有話說
各方出招:
讓老年人遠離詐騙
“我們這個年紀正是遭遇詐騙的高風險年齡,家庭財務管理可以參照企業管理模式。”已退休多年的潤華機電公司董事長俞芷琳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家里的錢我不管,但怎么用由我決定,兩個人互相牽制又互相商量,不容易讓騙子有可乘之機。”
“退休教師養老金高,是各種營銷機構眼中的香餑餑,也是老年人受騙的重災區。”婺城區教育局退教協會會長夏月秋說,為了避免退休教師被騙,近年來該協會每周組織1-2次集體活動,讓退休教師們忙起來,有事情干,不寂寞,就不會被騙子打著“情感牌”乘虛而入。同時,針對協會里的空巢老人,各個分會一周打一次電話、一個月上門看望一次。“我們還經常進社區、文化禮堂,開展老年教育,讓詐騙受害者現身說法,使其他人提高警惕。”
“親情是最好的良藥,孩子們要多陪陪老人,多給老人講講外面的世界,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識。”“金華老娘舅”章善祥平時接觸了很多類似案例,在他看來,一些老年人自信心很強,自認有文化有能力,絕對不會被騙,這類人群更加要引起重視。
這些招兒
趕緊告訴老爸老媽
讓老年人遠離詐騙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