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政協報 浙江省政協積極適應新形勢特別是新的社會群體不斷涌現的實際,創新團結聯誼工作方式,重點在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集中的區域創設“委員會客廳”,發揮牽頭委員作用,影響有影響力的人和界別群眾,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同時也為新時代加強思想引領、凝聚共識工作,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作出了積極探索。
堅持標準化建,搭建團結聯系不同階層群體的開放平臺。浙江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民營企業眾多,經濟活躍,新的社會階層群體規模龐大。從行業分布看,創新創業人才比例高,是新經濟、新業態的主體力量;從空間分布看,產業園區、特色小鎮、商務樓宇成為重要聚集地;從社群分化看,年齡分層、事業分眾、志趣分群的特征明顯;從活動方式看,部分成員與新媒體關聯度強,社會影響力大。我們增強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的責任擔當,把加強對他們的團結引領作為新時代人民政協的重要使命,積極搭建團結聯系更多群眾的開放性平臺。把準功能定位。突出大團結大聯合,著力把“委員會客廳”建設成為學習交流的新載體、聯系群眾的新紐帶、協商民主的新路徑、團結聯誼的新平臺,既為黨委政府拓寬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的渠道,也為委員高質量書寫“委員作業”搭建舞臺,更為廣大界別群眾表達訴求、反映意愿、實現利益提供平臺。把好人群特點。重點向黨外人士較多、組織覆蓋較少的群體延伸,目前已建立106個“委員會客廳”,涉及海歸人才、網絡作家、高科技人才、金融人才、信息技術人才、律師、會計師、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僑商僑眷等30多個特定群體。把握創建條件。按照“試點先行、示范引領、省市聯動、全面推進”的思路,以“職責清晰、功能明確、設施齊全、運行規范、活動正常、作用明顯”為目標,以“委員申報、資格審核、組織認定”為創建流程,分類培育、分級審批、以點帶面,做到成熟一個創建一個。
堅持規范化管,形成更有效能更富活力的制度化實踐。省政協黨組和主席會議搞好頂層設計,形成政協組織牽頭主導、委員自主運作、各方主體協同參與的格局,推動團結聯系工作有形化。具體做到“六有”:有聯系指導。每個“委員會客廳”明確省政協主席會議成員或專委會負責聯系,首次活動均有省政協主席會議成員現場指導,確保各個會客廳既個性鮮明、又工作不偏。有固定場所。依托園區、功能區、特色小鎮、商務樓宇等相關服務體系,按照方便來客訪問、體現民主開放的要求,落實固定場地,配備履職必需的資料設備,具備線上線下同時開展工作的條件,為開展團結聯系工作提供固定活動場所。有制度規范。制定《關于創建委員會客廳的意見》和《操作手冊》,出臺保障服務辦法,明確工作流程和工作紀律,確保運行規范化、制度化。有委員團隊。遴選政治素質過硬、履職熱情高、群眾基礎好的委員組建會客廳團隊,重點遴選具有較強的行業代表性和業內影響力的委員牽頭負責。有主題活動。針對特定對象群體的需求,每月設置活動主題,既組織專家學者就黨和國家的重要會議、文件精神進行宣傳宣講,又有圍繞界別群眾關切問題的協商溝通,還有緊扣行業特點的專業交流,主題鮮明,形式多樣,規模不一,時間不限。有工作品牌。專門設計制作LOGO標識,在符合創建標準的示范點統一懸掛使用,使平臺具有鮮明特色和較高識別度。
堅持常態化用,通過委員影響有影響力的人和界別群眾。把凝聚共識作為“委員會客廳”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挖掘潛能、發揮功能,通過有效的工作,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著力做好“引”的文章。采取委員講堂、專題性委員宣講團等形式,通過委員的自身經歷和體會感受,宣傳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及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著力做好“聯”的文章。通過經常開展針對性強、參與率高、符合特定聯系對象特點的活動,擴大“委員會客廳”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拓展對特定統戰群體的聯系面。著力做好“融”的文章。省市縣三級政協把履職工作融入“委員會客廳”活動中,探索民生協商論壇,“請你來協商”,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等進會客廳,推動專委會、界別組到相關會客廳開展履職活動,引導會客廳組織開展專題調研,鼓勵探索會客廳之間聯合開展活動,推動活動開展常態化。
同傳統政協工作方式相比較,“委員會客廳”既是平臺創新,也是模式創新;既是方式創新,也是載體建構。
結合“委員會客廳”的探索實踐,我們認為,新時代更好發揮政協的統戰功能,把更多的人團結在黨的周圍,要注重延伸工作手臂,積極拓展政協團結統戰工作的觸角。主動適應社會存在和階層變化,切實轉變團結聯系工作集中在上層、局限在內部的觀念,不斷拓寬工作視野,努力做到聯系和團結對象擴大到哪里,政協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聯系和團結對象在哪里,政協工作就做到哪里,把更多的人團結在黨的周圍,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相統一,大力培育與時代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文化。在尊重多樣性中尋求一致性,不搞成“清一色”,多用討論的辦法、民主的辦法、交流的辦法、增進感情的辦法,求同存異,聚同化異。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不斷鞏固共識、增進共識、深化共識,增進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
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主體優勢,廣泛聯系和動員各界群眾。積極探索委員和界別群眾的互動機制,強化委員反映群眾意見、宣傳黨的國家方針政策的責任,特別是抓住自帶流量的重點委員,發揮他們正面引領、凝心聚力的作用,突破一點、帶動一群、團結一片,把團結的面搞得越來越寬、團結的人越來越多。
注重雙向發力,融凝聚共識于政協各項履職活動中。強化“融”的理念、做好“融”的文章,將凝聚共識工作融入經常性工作的全過程,與服務委員履職的各方面、各個環節有機銜接起來,努力做到在建言資政的基礎上凝聚共識,在凝聚共識的導向下建言資政,推動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有機統一、相互賦能、相得益彰。
創建“委員會客廳”是一個全新的探索,沒有可資借鑒的經驗。要確保可持續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制度設計和完善,注重培育“委員會客廳”文化,真正做到建管用育一體化,更好發揮團結引領、凝聚共識作用。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