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如何打造詩路核心地
如何以文旅融合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
實現共同富裕
近日
紹興越文化政協委員會客廳里
專家滿座
“火花”四濺
一起到現場去看看
圍繞“以文旅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主題,紹興越文化政協委員會客廳舉行“我與示范區建設”懇談活動。政協委員和文化、旅游、經濟專家圍坐一圈、暢所欲言。市文廣旅游局、市鄉村振興局、柯橋區文廣旅游局、鑒湖度假區管委會等部門負責人作互動回應。
“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必經之路,文旅融合是重要抓手。”市政協委員、會客廳牽頭委員屠劍虹說,鄉村振興不僅要鞏固脫貧成果,也要使全民富裕,精神富足。希望通過會客廳這個平臺,更好地凝聚共識,共謀良策,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獻計出力。
市政協委員、會客廳牽頭委員、紹興市越文化研究會會長魯錫堂認為,應以新產業、新業態為核心,嘗試未來村莊試點建設,保留古村、古鎮、古城的人間煙火味,使生態、生活、生產“三生融合”與文化、產業、旅游、社區“四位一體”相結合,吸引更多游客,推動發展文商旅融合的休閑經濟。
魯錫堂的發言引發大家熱議。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周一農說,發展好研學旅行,應界定科學概念,制定統一標準,設置研學課程,切實優化研學旅行的服務品牌,接軌學校教育,利用社會環境拓寬學生視野,完善育人的機制和環節。
市政協委員、紹興文理學院越商研究院院長李生校結合多年的鄉村文化調研提出,要更好發揮農村禮堂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重視以優秀的傳統村落文化來教化村民,培育青少年。
“要以制造業反哺鄉村發展,吸引人口流入、擴大人口基數,為鄉村振興提供人力支持。”市政協委員、紹興文理學院商學院教授薛國琴建議,通過財稅、金融適度傾斜,發動社會積極參與,讓區域產品走出來、資源顯出來、人員活起來。
紹興市越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徐智麟、紹興漁父農莊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天明等共同關注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重要節點云門寺文旅開發問題,提出要深入挖掘云門寺的核心價值,解決好景區定位問題,通過融合豐富的文化元素、建設康養型大民宿等方式,破解紹興留不住游客的痛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高質量建設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和核心地,是專家學者關注的另一大重點。
紹興市越文化研究會黨支部書記、副會長趙小兵認為,建設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要做到“名正言順”和“實至名歸”。
紹興市越文化研究會駐會研究員王云根建議,可由紹興市文史館牽頭,成立“詩路學”研究機構,為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建設提供支持。
市政協委員、紹興市交通局調研員秋曉鷗建議,以唐詩之路水上客運為載體,打造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共同富裕范例。
在紹興市博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琪看來,美麗鄉村建設應該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全面打造生態和諧人文環境。
市政協副主席馮建榮認為,“文旅融合”一方面是內容與形式的融合;另一方面,是將文化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產業,與美好生活相融合。通過旅游這一形式,不僅要把農村特有資源轉化為文旅產業發展的優勢,也要轉化為人民群眾享受更加美好生活的優勢。
紹興市農業農村局(紹興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王國榮表示,要把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和核心地,當做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區域,樹立系統、集成理念,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美麗鄉村的辨識度。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廣旅游局黨委書記、局長何俊杰向專家學者們介紹了紹興在文旅融合發展方面的重要舉措,并表示將把各位專家學者意見建議轉化為下一步的行動,在具體工作中加以落實。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