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室外溫度38℃,麗水市蓮都區馬村村的小溪邊、古樹下,一場“把脈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請你來協商”活動,火熱程度比這天氣更熱。
圍繞主題,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展開激烈的“頭腦風暴”。雖然大家汗流浹背,但是會議交流時間一延再延,一直從下午討論到天黑,持續了近4個小時。
麗水是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地,大港頭鎮和麗新鄉是蓮都區的兩個示范鄉鎮。一年多來,試點情況開展得如何?區政協一直關注,希望通過此次“請你來協商”再把把脈、推一把。
從事古村落保護與開發的程長嬰委員建議,要千方百計盤活鄉村的閑置資源,完善農村土地政策,切實讓古村落在開發中獲得更好的保護。
葉紅梅委員則把目光聚焦在蓮都海拔超過600米的高山上,她認為,要超前謀劃“康養600”小鎮,讓高山的好生態帶來好收益。
溫從發委員是全國苔蘚行業的領軍人物,他說,麗水苔蘚資源非常豐富,要搶抓機遇,掌握主動,在市場上有更大的話語權……
“生態產品通俗講就是利用生態要素生產出來的產品。”中國(麗水)“兩山”學院專家陳光炬副院長說,“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過程就是市場建設的過程,市場的形成無外乎質量、技術和通道三個要素,生產者要提供高質量的生態產品,轉化的過程中要注重技術創新,敢于打破原有的思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轉化通道。”
“規劃賦能,把生態產品羅列出來,核算出來,以政府購買的方式讓老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科技賦能,在開發保護過程中善于運用科技手段,改善土壤環境、改善大氣環境等,讓我們綠水青山的底色更亮;借勢并軌領跑,用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的有利條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新的發展突破。”中國(麗水)“兩山”學院專家丁志遠教授表示。
麗水市農科院專家徐偉忠教授認為,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核心推動力是發展生產力,必須堅持解放生產力,堅持科技賦能和模式賦能,山水林田湖草統一規劃,發展非資源消耗型農業,以此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
大家紛紛提出真知灼見,合力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獻良策。
常務副區長楊金躍作現場回應。他表示,區政府將責無旁貸、全力以赴,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讓蓮都百姓幸福感、獲得感更強。
區政協主席陳立新點贊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務實管用。他表示,蓮都“有山有水”,要保護好、維護好山山水水的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高科技農業、休閑旅游業、文創產業,推動“好山好水”向“樂山樂水”轉化;挖掘文化,多宣傳、多活動、多營銷,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打造“名山名水”。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