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如何發揮全民健身和休閑體育在增強國民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方面的作用?如何使體育健身成為越城的另一張“金名片”?日前,聚焦這些話題,越城區政協委員和社區鄉鎮代表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展開面對面協商。
區教體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完善全民健身體制機制,打造全民健身設施網絡,推動全民健身活動普遍持續,全區每年舉辦各類群眾體育活動賽事250余場,2019年全區28.3%的人(不含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健身氛圍愈漸濃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家更加重視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促進體育產業發展,助力全民健身大有可為。”協商會上,區政協委員和基層代表一致認為,這幾年越城區全民健身事業蓬勃發展,構建起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服務體系,大大提升了人們的幸福感。但從前期的調研來看,全民健身工作仍然有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健身場地分布不平衡,綜合性體育場館數量不多,對老百姓而言周邊設施還是太少;社會體育指導員組織缺失較為普遍,缺乏監管和評價體系。
“應該大力挖掘、發展紹興地方特色的運動項目?!眳^政協委員陳海虹說,要支持各地各部門利用地域文化、農耕文化、旅游休閑等資源開展具有區域特色、行業特點的全民健身活動,鼓勵體育社會組織積極承接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項目。同時,落實體育惠民政策,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財政投入力度。
區政協委員、區籃球協會會長張軍認為,打響越城全民健身品牌,應該合理利用健身設施,充分發揮體育協會作用,讓更多的人了解、參與。
社區、鄉鎮代表建議,發展全民健身,要營造氛圍,利用好現有資源,建設好共建共享平臺,重點打造一批全民健身的配套設施。新建、改建和擴建居民住宅區時,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應納入居民住宅區設計與建設范圍。打造“體育文化產業創意園”,帶動體育休閑消費的同時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用好稽山鑒水,盡快打通市區環城河休閑步行道最后五個節點的貫通及修繕提檔,打造全國聞名的“體育+休閑旅游”的獨立慢行系統;增加老城區人均健身鍛煉面積,提升活力越城品質。
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針對這些意見建議,將進一步推進公共設施建設和謀劃布局,不斷形成政府推動、部門協同、市場參與、社會支持、優勢互補的“大體育”機制。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