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協商議事進社區,建言獻策“秒回應”。夜幕降臨,在濱江區濱和社區,杭州市濱江區政協主席王國珍、濱江區副區長包嘉穎和區政協委員、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居住在濱和社區的青年人才代表,在社區居委會門前廣場,圍坐一圈,共議社區“美好生活共同體”建設。
建設9個集服務、生活、自治、養老、托幼為一體的,具有高新特色、濱江特點的社區“美好生活共同體”,是今年濱江區十項民生實事之一。目前9個社區美好生活共同體項目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作為9個試點社區之一的濱和社區,居住群體主要是就職于濱江區高新企業的青年人才。這里正在建設中的“美好生活共同體”以黨群服務中心提升改造為核心,以“和未來、和青春、和熱愛、和悅享、和信念”等不同主題劃分功能板塊,預計7月底建設完成,屆時還會推出在線平臺,可以在線預約公共空間服務。
協商建言
如何更好地建設“美好生活共同體”,政協委員、社區居民代表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和建議。
“生活在濱江很幸福。”區政協委員、廣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國民首先發言,他建議,濱和社區作為高新區的人才社區,可以結合國家5G基建部署,加快建設智慧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建議成立專家顧問團隊,特別是居住在濱和社區的高新企業人才,通過沙龍等形式,探討智慧社區技術實現方式與路徑。”
區政協委員、杭州一鴻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一宏建議,在社區空間設計及活動開展等方面增加高新企業元素,如推出路演、新產品發布及推介等活動,讓社區青年加強思想碰撞。
區政協委員、湖上產業發展集團總經理徐晰人認為,高技能青年人才是濱江區的“核心資產”,很多青年人才面臨著社交孤島的困擾,建議利用城市大腦解決青年人才的社交問題,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為新濱江人住在濱江、愛在濱江、留在濱江搭建平臺。
濱和居民代表、來自浙江大華科技有限公司的陳志華建議,社區活動要考慮到高新企業人員996的工作模式,在晚上多多開展;同時,可以引進社會優質資源、專業機構和社區合作運營。
丁香園GR韓銀菲在濱和人才公寓住了4年多,對社區有深厚感情。她建議增加室內運動場所,滿足健身愛好者雨雪天的鍛煉需求。
“生活在濱江很幸福!”外籍友人、語言培訓老師John興奮地說:“我愛濱江,我愛濱和!”
“組建IT社團,由居住在社區的青年人才自己把想要的功能,設計做出來并應用。”“希望解決人才公寓智能化不足的問題。”“人才公寓小區建成已有10余年了,很多設施設備存在老化,建議對人才公寓進行提升改造、整體排查。”……
這次協商活動通過“濱江發布”APP圖文直播,全區政協委員以及市民線上參與交流和討論,對委員和居民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了評選點贊。
得贊最多的三條建議是:以5G技術賦能“美好生活共同體”建設;重視打造“美好生活共同體”的品牌標識;加快建設社區服務智能系統和線上平臺。
部門回應
“青年居民代表提出的社區活動常態化建議,我們將通過‘微自治’項目,用好微資源,把活動開展好,并把活動固定下來。”
“將做好全方位全周期全鏈條的人才服務工作。”
“房租、水電的線上繳納事宜,已納入人才安居系統下一步開發建設中。”
“計劃推出沿街商鋪改造孵化街區、樓廊改造等措施。”
區人才辦、民政局、安居辦、城建發展公司、西興街道、濱和社區等負責人表示,一定用好這次“請你來協商”的建議,建好“美好生活共同體”。
副區長包嘉穎說,本次“請你來協商”形式新、選題準、建議實,區政府將詳細梳理匯總,一定吸收好、落實好、服務好。建設“美好生活共同體”作為今年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要重點做好“美好”“生活”“共同”三篇文章,讓居民朋友有親切美好的感受,有便捷、智慧的服務,有守望相助、共建共享的認同,有更強的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區政協主席王國珍說,這次活動是政協把握“四個一線”,把民主協商延伸到基層的生動實踐。在高新區(濱江)把握三對關系、深化三態融合、高質量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進程中,區政協要更加聚焦主責主業,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行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更加聚焦平臺作用,發揮好“1+4+N”三級平臺聯動協商機制,實現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更加聚焦服務群眾,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彰顯政協力量和特色。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