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氣候養生資源是麗水的最大財富。2014年,麗水被中國氣象學會授予全國唯一“中國氣候養生之鄉”;2019年,被授予全國首個“中國天然氧吧城市”;2020年,麗水國家氣象公園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如何講好氣象山水故事?日前,麗水市政協以“創新引領 深化中國氣候養生之鄉建設”為主題開展“請你來協商”活動。
圍繞這一課題,市政協于7月份成立調研組,開展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市政協課題組、政協委員、相關專家、市民代表等結合調研情況和麗水實際,就氣候資源的生態價值轉化、中國氣候之鄉品牌打造、項目建設規劃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聽取麗水市氣象局相關工作通報后,通過視頻發言的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常務副會長孫健說:“要著眼于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天然氧吧’‘氣象公園’打造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的金鑰匙。”
“麗水目前利用氣候養生品牌的氛圍不濃、品牌宣傳重視不夠。”市政協委員楊羨敏建議,要在已有的城市規劃展覽館、麗水博物館以及規劃建設中的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科普館等進行主題展示和宣傳教育,突出氣候養生品牌的全域特征。
市政協委員何海龍進一步提出,充分利用好氣候養生金名片,強化系統研究、整體謀劃,積極推動經濟價值轉化,打造全國一流氣候養生品牌。
市政協委員毛偉華認為,可將“氣養”融入麗水全域旅游、康養度假、農旅體驗中,針對不同對象開展項目策劃,比如大中城市游客的“清肺養肺”、少年兒童的“暢游銀河”、中青年的“登高騎游”等。
市政協委員葉勝紅說,2019年麗水成為全國三個國家氣象公園建設試點之一,目前來看知曉率、利用率還不高。當前要深化細化規劃方案、謀深落實引領項目、多元籌措建設資金、統籌發揮部門優勢,積極推進這項工作。
市政協委員沈紹春以2012年遂昌“空氣拍賣會”引來3萬多名游客、推動3個村旅游總收入提升超一倍的事例切入主題,提出要利用老區發展、加快發展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等政策紅利,積極吸引外資、央企、大集團來麗水建立療休養基地,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氣候養生項目支撐不夠怎么辦?遂昌三井村避暑名氣已經初步打響,村支書潘法琪場外連線時說,希望公交接駁、水設施等能及時跟進。
氣候資源體驗沒有被科學納入旅游導覽體系,對此,云和云上五天民宿業主柳云偉通過視頻直言不諱:“好的景點沒在合適時刻安排游覽,大白天讓游客頂著烈日去看梯田。”
市政協副主席丁岳清代表課題組建議,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將氣候資源開發利用與“十四五”發展規劃結合,與全域旅游發展、大花園核心區建設、百山祖國家公園建設、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甌江山水詩路建設相結合。
市氣象局、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文廣旅體局、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進行協商互動,作現場回應。
副市長楊秀清表示,各相關部門要統一思想,聚焦資源統籌,推動價值轉化,合力抓好落實,高效推進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工作。
“要清晰地認識到氣候資源的寶貴之處,增強‘氣候自信’。”市政協主席陳瑞商說,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擦亮“國際休閑養生城市”的金字招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大利用力度,聚集和謀定幾個產業和產業鏈,集中配置要素、人力和物力,深化氣候養生之鄉建設、國家氣象公園試點創建等工作。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