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如何讓“雙減”政策更好落地
一起到鎮海政協
“請你來協商”現場
聽聽“金點子”
圍繞落實教育“雙減”政策,寧波市鎮海區政協開展“請你來協商”活動。區政協主席戴凌云等與政協委員、學校負責人、學生家長代表、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為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聚共識、出實招。
“雙減”政策出臺后,鎮海區積極響應,及時推進落實有關政策。會上,區教育局通報了全區落實“雙減”政策落實情況。
據統計,全區小學生參加校內課后托管29268人,比例為97.4%;初中生參加晚自習11773人、參加周六校園開放活動11687人,比例分別為94.7%和94.1%。小學、初中教師參加課后服務的比率均超過99%。
與會人員圍繞強化校內課后服務、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等內容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針對意見建議進行回應交流。END
寧波市政協委員朱志芬建議,學校方面要改善教育資源的供給,讓學生在校內教育中“吃飽吃好”;家庭方面要有適當的教育期望,讓孩子有一個自由寬松的成長環境;社會方面要建立多維度的支持體系,為學生提供多種社會實踐場所。
區政協委員劉晨提出,要密切把控教培機構動態,對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同時積極引導教培機構轉型;對私教要強化監督檢查,加大對“一對一”等隱形變異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區政協委員朱超娃建議,要規范辦學資質,加大對機構和校外培訓老師審批的規范性;用藝術課程模式創新來解決藝術師資的緊缺問題;有針對性地培養“全科教師”,同時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學校及周邊的民間資源、社會資源。
區政協委員盛其仁認為,要進一步加強輿論導向,落實人員經費保障,加大對校外培訓的治理監督力度;減輕學校及教師的管理負擔;實施小學托管時間彈性制,對有需求的可適當延時。
“雙減”給家長切切實實帶來了好處,但區政協委員曹慧卉也有幾點擔心:工作日的學科培訓并未禁止,仍有可能發生“劇場效應”;隱蔽的學科培訓仍有,必須進一步加強監管。
學校負責人代表王青玲說,有“減”必有“增”,目前學校“增負”較多,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更多理解和信任;盡快出臺托管收費、教職員工補貼等標準;減少對教師不必要的非教學指派任務;對家長進行系統培訓,讓家校社聯動更加有效。
學生家長代表王曌玥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親子時間,讓家長有更多機會陪伴孩子成長。
學生家長代表蘆春紅建議,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同時,家長也要對孩子有客觀的認識,合理設置期望值。
區政協副主席嚴紅霞提出,要積極推動家長改變教育觀念,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探索教師的彈性工作制,適當提高延時補貼標準,并盡可能剝離教師的非教學性任務。
副區長劉立群表示,將進一步貫徹落實“雙減”政策,以建設“宜學鎮海、優學鎮海”為追求,做好“實”“嚴”“優”的文章,穩妥推進校外機構轉型工作,推動鎮海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區政協主席戴凌云表示,要提高校內托管服務質量,強化校外培訓常態化監管,建立健全評價和保障體系,持續擦亮鎮海教育這張名片。他希望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積極研究吸納本次協商成果,推動全區教育工作再上新臺階。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