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日報 “2024年浙江民營企業聯手拿了一個大滿貫,其中研發投入、企業發明專利等都是全國第一”“浙江人形機器人已經涌現出宇樹科技、拓普集團等行業頭部企業”“我們圣龍汽車的新一代電子油泵產品,在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覆蓋率已超過30%”……
1月15日上午,在政協聯組討論會上,記者注意到,提起民營企業,大家的形容詞都很“新”——談企業如何創新,講今后怎么發展新質生產力。
省政協委員、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東說,浙江多項自主研發的新興產業項目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令人振奮。前不久浙江公布的2024年度首臺(套)裝備名單中,國際首臺(套)有3項,他們公司研發的“兆瓦級模塊化潮流能發電裝備”正是其中之一。
民營企業因其獨特的靈活性和市場敏感度,在科技創新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創新浙江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不過,進程并不容易。
“要暢通科技創新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民營企業研究院之間雙向流通的通道。”林東委員認為,由于傳統觀念影響,一些人才比較看重事業編制,如果能建立人才合作共享機制,人才缺乏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省政協委員、浙商創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越孟在調研中發現,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還不夠強。他認為,可以實施差別化資源要素配置政策。比如建立企業技術創新咨詢制度,吸收行業領軍企業參與制定科技創新規劃、重大攻關計劃;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等。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少民營企業每天都在變“新”。
交流中,省政協委員、寧波圣龍(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羅力成告訴記者,公司已經建成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人員達300多人。他們的電子油泵市場競爭力強勁,就得益于企業強大的創新能力。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這些年浙江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2024年全省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含分中心)12家,新增數首次位居全國第一,累計達160家;累計建設企業技術中心、重點企業研究院等各類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近1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