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做好農村留守人員關愛工作,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服務體系?關鍵是要厘清政府、群團和社會組織各自的工作重點。政府要在關愛體系中做好“四梁八柱”的工作,群團和社會組織要發揮好各自的特殊作用,做好體系中的“筋絡”和“網格”工作。
據浙江日報 農村留守人員是指隨著經濟社會工業化、城鎮化和市場化發展,農村青壯年勞力外出經商、辦企業和務工所留下的老人、婦女和兒童。他們扮演著中華民族鄉愁守護者的角色,重視和關愛這一群體,是實施振興鄉村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看護好鄉愁家園的重要舉措。我們要重視和關愛農村留守人員,讓留守兒童快樂成長、留守老人安享晚年、留守婦女幸福生活。
我省農村留守人員關愛服務工作的現狀
近幾年來,省委、省政府一直重視農村留守人員,有關部門做了大量關愛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1.初步摸清全省農村留守人員的底數。依托信息技術,對留守人員中的重點即留守兒童,建立了一人一檔、相對完整的信息庫。
2.制定有關工作制度。省政府于2016年出臺了《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完善了以民政部門牽頭的關愛服務工作機制,明確了職責分工,特別是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聯席會議制度。
3.推動建立多種關愛平臺。積極推動組織農村老年協會,到2017年底全省農村建會率達96.25%;開設老年照料中心,興辦老年食堂,比如仙居縣結合慈孝文化建設,在全縣推動建設“6199”愛心食堂,敬老愛老氛圍濃厚。婦聯、共青團等合力共建“兒童之家”,許多地方還開展了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專項行動,開設假日學校等。針對留守婦女,不少地方開展了春風行動促就業、文明家風巾幗崗等工作。
4.推動社會力量參與關愛幫扶。全省不少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紛紛加入對留守人員的關愛活動,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建德組建了以教師、機關干部、村干部為主的常駐型代理家長,以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企業家為主的幫扶型代理家長,以在校大學生志愿者為主的假期型代理家長,以城鄉同齡兒童家長為主的同齡型代理家長;磐安縣婦聯組織了“山妹子互助隊”,結對幫扶留守婦女和兒童。
我省農村留守人員關愛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建德、武義、磐安、椒江、黃巖、仙居等地的調研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全省基層在農村留守人員關愛工作中的創新精神。許多地方結合實際,探索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經驗,值得總結推廣。但我們也看到,我省農村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著不少突出問題。
1.各地各部門對農村留守人員關愛重視程度不一。有的地方領導對這項工作重視不夠,甚至從思想深處把它擱在一邊。在某些地方,關愛工作鮮有人問津,經常處于群團、社會組織自拉自唱的局面。
2.三類留守人員關愛服務工作開展不均衡。我省有針對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幫扶的實施意見,但沒有系統幫扶留守婦女的政策。底數摸排中,沒有掌握農村留守婦女的基本信息。
3.全省關愛工作的情況分析不夠,工作任務不夠明確,重點不夠突出。從全省層面來講,對于“重點是什么、到底如何抓”等情況分析不夠,工作任務不夠明確,工作重點不夠突出,有些看準的問題抓得力度不夠大。
4.關愛工作統籌不夠,服務方式碎片化,缺少合力。做留守人員關愛服務工作的部門和單位很多,工作平臺也不少,但統籌協調還不夠,關愛服務一陣子、點狀式、碎片化的現象比較多,缺少系統性,工作主線不明朗,合力尚未形成。同時,“扎堆”式關愛多,存在資源浪費現象。
5.資金籌措渠道單一,導致服務活動難以深入開展。由于籌措資金渠道不寬,資金支持有限,開展農村留守人員關愛服務活動的規模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只能多以管理輔導和照料為主,提供簡單的活動場所,對于進一步深入開展有特色、有深度、有組織的活動存在實際資金困難。
6.社會服務隊伍缺乏專業水準亟需提高綜合素質。志愿者隊伍人員組成復雜,雖有愛心和熱情,但缺乏專業化、職業化的管理能力,缺乏規范性指導水平,難以滿足留守人員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安全管理需求。
做好我省農村留守人員關愛工作的建議
農村留守人員關愛工作面廣量大,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做好關愛工作,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服務體系?我們通過調研認為,關鍵是要厘清政府、群團和社會組織各自的工作重點。政府要在關愛體系中做好“四梁八柱”的工作,群團和社會組織要發揮好各自的特殊作用,做好體系中的“筋絡”和“網格”工作。
1.建立農村留守人員關愛工作聯系制度。要在目前留守兒童關愛工作聯席會議的基礎上,建立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三類人員合一的聯席會議制度。由分管副省長牽頭,每年至少召開兩次聯席會議,分析情況,提出措施,解決突出問題。同時,省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每年在基層調研時或專門安排時間對農村留守人員工作進行考察調研1~2次,充分發揮黨政領導影響力,推動各地重視留守人員關愛工作。
2.關于留守兒童,當前著重應抓好兩條:一是進一步抓好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的落實。二是在留守兒童較多的重點地區,恢復和推廣寄宿制學校的做法。教育部門要把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項重要指標納入中小學校工作和教育過程之中。在留守兒童集中的地方,應恢復和興辦寄宿制學校,并總結推廣黃巖茅畬鄉逸夫小學在校內設立“兒童之家”和武義新安小學設立“寢室家長”的運行機制,借鑒磐安深澤小學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有益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活動的做法。各級財政應當給予寄宿制學校一定的補助,給承擔管理和心理輔導任務的老師一定的補貼。
3.關于留守老人,政府當前也要著重做好兩件事:一是重視和辦好農村老年食堂。要認真總結金華市老年食堂和仙居縣“6199”愛心食堂等經驗并大力在全省推廣,要加大對老年食堂的財政補助。劃出一些田頭地角作為老年食堂的蔬菜基地,減輕老年食堂負擔,這方面仙居一些地方做得比較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愛心捐助,設立老年食堂基金。引導和扶持有關企業參與承辦農村老年食堂,實行連鎖經營和配送。二是建設和完善農村老年照料中心。全省農村留守老人集中的地方和中心村,都應當建立照料中心。衛生部門要引導和指導鄉鎮衛生院建立農村老年照料中心、特殊困難留守老人的定期巡診制度,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精神把“雙下沉、兩提升”的醫療衛生政策真正落實到農村最基層,使留守老人不出門就可實現普通小病的門診和常規藥品的配發。特別要重視和推廣武義縣南塘頭村集老人照料、老年食堂、村醫務室三位一體的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的做法。
4.關于留守婦女,重點是加強政策傾斜,充分發揮留守婦女在“三留”人員中的積極作用。留守婦女既是留守人員,又是鄉村建設的中堅力量,在關愛服務工作中應當讓留守婦女成為扶助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的紐帶和中堅力量。省里要專門出臺向農村留守婦女購買關愛服務的政策。這樣,一方面解決部分農村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完善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建設。要總結推廣不少地方的留守婦女主動承擔關愛工作的經驗,如建德下涯鎮下涯村的駱彩君協助農村社區承擔留守兒童之家的管理工作,仙居縣下各鎮路北村的王雪娟辦起了留守兒童樂園——“東籬之家”等,還有的農村自然村婦女為村里老人搭伙解決就餐問題,成為當地農村社區關愛服務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骨干。同時,要切實加強對留守婦女的心理輔導,推廣建德婦聯建立留守婦女微信群,實現線上實時交流等方式,加強互相溝通,進行答疑解惑,幫助她們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5.動員和支持社會組織發揮作用,合力關愛農村留守人員。一是吸引民間資本投入。以政府購買服務、各級政府按比例配套資金、免費提供場所等措施,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共建老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兒童之家等關愛服務平臺,探索連鎖經營模式,使民間服務良性循環。特別要支持、鼓勵、引導社會組織在“三留”人員集中的地區重點打造關愛服務平臺。二是幫助提升志愿者素質。最近,省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了《浙江省志愿服務條例》,各級民政等有關部門要根據條例加強對志愿者隊伍的專業素質培訓,特別是安全應急、心理疏導等方面的培訓,提升社會力量整體服務水平。適時在省級層面開展志愿者技能大賽和優秀志愿者評比,調動志愿者積極性,增強志愿者社會責任感,提高他們關愛幫扶的針對性、有效性。三是充分發揮鄉賢作用。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中有志于關愛服務的鄉賢回鄉創辦書院、科普活動中心等關愛平臺,政府可以采取購買服務的形式給予支持。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