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政協報 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吃的、用的、玩的、樂的,盡在我點。但隨著大量快遞盒、外賣盒的“圍屋”,人們也不免開始擔憂:這么多的“包裝”安全嗎?將給地球增加多大的負擔?
老百姓的擔憂也是浙江省政協人資環委今年關注的重點。今年以來,圍繞推進快遞外賣業綠色發展,調研組在杭州、溫州、義烏等地都開展了專題調研,發現綠色包裝法規政策不夠完善、“小物大包”“多層包裝”等現象普遍存在、垃圾分類和回收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如何讓快遞外賣業從快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8月29日上午,十二屆浙江省政協圍繞“推進快遞外賣業綠色發展”的主題,召開了第十二次民生協商論壇。
如何讓快遞外賣“綠”起來?論壇上,與會人員巧思迭出。
省政協委員、浙江師范大學工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副院長胡永舉建議,可以通過研發綠色可降解包裝材料,來引導企業研發綠色包裝材料和產品。“比如,引導企業利用淀粉、秸稈等生態環保材料,來開發生產快遞包裝袋、包裝盒、包裝填充物等。”胡永舉說,對于包裝使用膠帶,也可以通過包裝箱合理設計來解決,“比如,卡扣裝置、榫卯結構、掃碼鎖等形式,可大量減少和降低膠帶等不可降解物使用。”
樂清市政協主席潘云夫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參與了這次民生協商論壇。他提出,推進綠色包裝和資源回收利用,國家層面要盡快出臺快遞外賣包裝統一強制標準,從而實現資源回收和重復利用。潘云夫建議,在此之前,可以通過在社區統一設立快遞包裝回收共享點、外賣包裝回收返券等方式推動資源循環使用。“目前,順豐快遞已率先推出統一包裝盒‘豐BOX’,可拆裝可回收可重復利用50次且全免費。去年底在溫州試點以來,共使用1.1萬個,節省非標準包裝50余萬個。”主會場的顯示屏上,潘云夫展示了“豐BOX”實物,這是樂清市政協在前期調研時從快遞點帶來的。
省政協委員、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專職副總工程師葉碎高緊接著說,“通過調研發現,讓快遞小哥回收包裝物還是比較難實現的,但可以發揮快遞柜、驛站的作用。”葉碎高建議,在快遞柜、驛站配套設置快遞包裝回收柜(箱),鼓勵消費者就地拆封、投放包裝物,消費者通過掃碼投放包裝物,就可以獲得獎勵信用分或公司積分,在投遞快件時,也可以免費使用回收紙箱。同時,葉碎高還建議,在電商平臺上對不同包裝物的費用進行明碼標價,讓消費者從經濟角度減少包裝物的使用,盡可能選擇簡易包裝或綠色環保包裝。
如何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在讀博士生余澤鵬聽得特別認真,他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了10多頁的筆記。“雖然在點外賣時,選擇了‘無需餐具’,但是大多商家還是會送上塑料餐具。畢竟,商家也擔心,萬一真因為沒有附帶餐具,遇上幾個差評,就影響生意了。”在余澤鵬看來,所謂的“無需餐具”,從平臺和消費者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商家有時擔心信譽等問題,還是會送上,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形同虛設。可以充分運用數字經濟的優勢,調動各方尤其是商家、用戶的積極性,比如,實行綠色電子積分制度,對于支持綠色發展的用戶和商家,賦予適當積分,個人積分可以用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家積分可以獲得一些政策激勵。“葛主席知道我學的是公共管理后,還建議我今后在做研究時,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多關注身邊事、多了解現實問題。這次還給我出了一道題,讓我關注身邊的綠色環保問題,等研究成果出來以后可以送給她看……”會上,論壇主持人、省政協主席葛慧君現場交給余澤鵬一份特殊的作業。帶著葛主席布置的作業,余澤鵬計劃回到學校之后,就專門找綠之源協會的同學進行交流,和他們一道對這個課題做一些深度調查和研究。
會上,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浙江”負責人忻皓則建議要培育支持創新型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品牌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發揮先鋒表率作用,倡導公眾綠色選擇,建立可持續發展消費模式,鼓勵為電商環保行為評級,對購買綠色包裝產品的消費者,可累計綠色積分,設計獎勵機制。
浙江省政協委員、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才官童文紅建言,希望浙江省以“四新”加快綠色物流建設,將綜合服務站、智能快遞柜等快遞末端基礎設施納入城市公共建設配套設施,予以用地、資金等支持,提高便民利民化程度,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難題。“綠色物流要依靠技術、模式的創新,不是簡單的包裝替換。一張小小的電子面單,讓每個包裹有了數字身份證,提升了快遞配送效率和準確性,從而節省了大量的社會資源,這也是一種綠色。”童文紅提出,快遞物流業綠色發展需要新技術、新模式、新標準和新理念,呼吁更多年輕人加入綠色行動,政府、企業、消費者都努力向前走一步,形成多方共治的局面。
實現綠色快遞,進行源頭管控,浙江正在破題。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