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政協報 3月2日,北京氣溫攀升,穿著冬裝的人們開始感覺到春的熱意。
這天下午,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內也很“熱”,離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開始還有半小時,會場就已被國內外媒體記者擠得水泄不通,各路“長槍短炮”早已在各個角落打下了“埋伏”,記者們滿懷期待,等待這場發布會傳遞出讓人振奮的好聲音。
這一次,大會新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的“首秀”沒有讓大家失望。他用親切坦誠的態度回答了諸多提問,讓媒體感受到中國式協商民主的力量。
全國政協交出了出色的成績單
過去一年,十三屆全國政協進行了一系列創新。郭衛民說政協“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績單”,在加強履職的同時,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相結合,積極履職,凝聚起對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共識和貫徹落實的強大動力。
郭為民向媒體一一細述了2018年全國政協工作亮點:一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統攬各項工作的總綱,認真組織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會制度、主席會議集體學習制度、務虛會制度,形成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為引領的學習制度體系。二是把黨建作為引領政協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在全國政協歷史上第一次召開了政協系統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同時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三是大力推進工作創新,把提質增效貫穿履職全過程。四是加強制度建設和長遠規劃。以新修訂的政協章程為基礎,完成了12項重要的規章制度的修訂工作,進一步健全人民政協的制度體系,并注重加強對地方政協工作的指導。
去年,全國政協首次開展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活動受到了委員廣泛歡迎。在回答記者關于“網絡議政方式效果如何”問題時,郭衛民透露了一組數據:全國政協移動履職平臺開通以來共進行了16次組群討論,1400余名委員參加,發言4000多次,全國政協辦公廳匯集整理出了10個方面106條建議。郭衛民介紹說,今年春節前后,履職平臺上建了一個主題議政群叫“做好今年的工作,委員有話說”,很多委員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討論。前些天,全國政協在此基礎上組織了一次遠程討論會,有現場發言,有6個分會場連線,還有委員發言視頻,氣氛非常熱烈。而2018年,全國政協的遠程協商會已經開展了兩次。“應該說,網絡議政和遠程協商確實效果很好。委員說互聯網使履職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障礙,還增強了委員的責任感和參與感。委員身處各地,雖然相隔遙遠,但協商民主就在眼前,就在身邊。”
今年是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會上,郭衛民透露,今年將舉行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的有關會議;加強理論研究,總結人民政協成立70年來的實踐經驗;加大宣傳力度,講好政協故事,征集人民政協70周年來的有關文史資料、出版系列出版物、拍攝專題片、舉辦展覽等。郭衛民還向大家介紹了人民政協70年來的歷史經驗,他說,人民政協“發揮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回應撤銷委員資格的相關問題時,郭衛民表示,截至2019年3月1日,全國政協共撤銷3名委員資格,分別是廣東省省委原常委、統戰部原部長曾志權,公安部原副部長、黨委委員孟宏偉,權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束昱輝。責令辭去委員2名,分別是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學誠和君正集團董事局主席杜江濤。郭衛民介紹說,關于委員的資格、責任和義務等問題,去年修訂的《政協章程》中有明確規定。十三屆全國政協十分重視委員履職工作,要求政協常委每年提交書面履職報告,每位政協委員要建立履職檔案,同時全國政協通過開展新任委員“初任學習”和面向全體委員的“專題學習”,確保每位委員屆內至少參加一次集中學習研討活動,并加強了和委員的聯絡,政協委員履職呈現出嶄新面貌。
政協持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希望民企好政策“落地落實落細”
近日剛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是此次會上媒體關注的熱點,在回應相關問題時,郭衛民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是大家期盼的一件事,對于推動形成國家全面開放的新格局,發揮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保持香港和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郭衛民表示,全國政協高度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去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遞交了很多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提案,其中有158件提案被立案,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組成調研組到粵港澳三地深入開展調研,全國政協還舉辦了這一主題的雙周協商座談會,這些工作對于綱要的制定和完善起到了積極作用。“今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將以大灣區建設為主題開展小組討論”,郭衛民說,全國政協今年還將圍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促進大灣區內部青少年的交流、創新體系機制等主題,通過各種形式建言獻策、凝聚共識,支持大灣區建設不斷向前推進。
去年,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遭遇一些困難,改善營商環境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對此,郭衛民表示,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和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協委員也非常關注。去年,全國政協通過召開專題協商會、組織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活動、開展專題調研等方式,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報送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對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說:“政協有不少來自民企的委員,大家確實感受到了中央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決心。委員們希望各地各部門能夠進一步把中央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地、落實、落細,相信民企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去年,電影《我不是藥神》的火爆讓更多人開始關注抗癌藥及醫改問題。“這部電影我看了,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回答媒體相關提問時,郭衛民如是說。他表示,藥品政策是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去年5月1日起我國實施進口抗癌藥零關稅,還把17種臨床急需、療效好的抗癌藥納入了醫保范圍,同時把一些臨床急需的癌癥防治用藥納入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今年2月藥品集中采購的試點工作在北京等11個城市正式推出。他還告訴大家,全國政協一直高度重視這方面課題,去年,委員們圍繞“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的建設”等題目開展了調研和對口協商,全國政協還舉辦了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醫改”所涉及的一些重大問題深入分析研討,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中美經貿磋商有實質性進展
政協可以在兩岸民主協商中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發布會上,有外媒問起剛剛結束的新一輪中美貿易磋商情況。對此,郭衛民表示,這次中美經貿磋商是在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引領下,中美雙方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的談判,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以及匯率等方面的具體問題上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雙方將按照兩國元首確定的原則和方向加強溝通,共同做好下一步工作。中美盡快達成互利共贏的協議,不僅有利于中美雙方,對世界經濟也將是個好消息。
談及中美關系,郭衛民說,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當前中美關系正處在一個重要的關鍵階段,雙方應按照兩國元首確定的原則和方向,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系。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兩岸引起熱烈反響。郭衛民說,當前,臺灣島內各黨派、各階層都有表達統一的愿望和權利,但民進黨當局無視民眾對統一的訴求。我們倡導民主協商是尊重臺灣主流民意的體現,廣泛的民主協商可以為臺灣民眾提供更暢通的意見表達渠道,不僅不影響、不取代兩岸協商談判,還可以為兩岸協商談判提供堅實的民意支撐。郭衛民還表示,政協是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可以在兩岸民主協商中發揮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將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開展民主協商、達成制度性安排等問題,發揮自身特色,積極作為,與廣大臺灣同胞一起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當前,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一帶一路”建設,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中國在制造“債務陷阱”、“搞地區霸權”。會上,郭衛民回應稱,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債務成因很復雜,中國的投資在這些國家債務中所占比例比較小,項目主要是基礎設施項目,對其長遠發展會很有利。“一帶一路”建設給這些國家帶來的是發展和希望,把它說成“債務陷阱”沒有道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倡導的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堅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國家領導人和當地民眾的稱贊和認同,與所謂“地區霸權”毫不相干。今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辦,中國將同相關國家一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邁上新臺階。他還告訴大家,全國政協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深入開展調研議政活動,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建議。
會上,有外媒記者問“中國在國際上遭遇的關于竊取技術、貿易不公平等批評聲音越來越大”時,郭衛民明確表示:“我不贊同你的提法和判斷,我認為中國的政策和主張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支持。”郭衛民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際社會紛紛“點贊”中國的發展成就、發展道路,中國奉行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理念和主張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不過他也表示,怎樣進一步加強對外傳播,中國也在不斷地改進創新,“相信我們的聲音會傳播得越來越遠”。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