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政協報 “推進城鄉區域協調,打開城鄉一體通道;護好護美綠水青山,打開生態紅利通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開美麗經濟通道;激發鄉村文化活力,打開文明互惠通道;突出鄉村組織振興,打開鄉村善治通道……”10月17日,伴隨著浙江省政協十二屆四次常委會議上委員高昂自信地建言,浙江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的腳步更加堅實,打造中國特色鄉村振興“浙江樣板”的鼓點也愈發激越鏗鏘。
省委、省政府印發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計劃(2018-2022年)》。5月以來,省政府先后三次召開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座談會,廣泛聽取省直有關単位、各設區市政府以及部分縣、鄉、村代表的意見。8月24日,省發改委在北京召開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專家咨詢評審會,規劃正在進一步修改完善,擬11月提交相關會議審議。
現在的浙江,鄉村產業方興勃發,農村經濟總量穩步增長,在占全國1.3%的耕地資源上創造了全國3%的農業增加值。村莊面貌發生蝶變,農村文化豐富多彩,鄉村治理經驗倍出,農民生活越來越好。
浙江已走出鄉村振興戰略“萬里長征第一步”,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是實現“兩個高水平”的瓶頸和短板。記者從省政協深入調研的35份調研報告發現,鄉村產業支撐不夠有力,產業興旺任重道遠;有的地方把鄉村振興簡單等同于美麗鄉村建設;個別地方對推進鄉村振興創新舉措不多;多村人オ缺乏嚴重、不少地方對“人、地、錢”等要素投入和有效保障舉措還有待加強。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有了產業發展,鄉村群眾才有發展機會和展示舞臺。委員們建議堅定發展高效生態現代農業,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觀光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事體驗、文化創意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建設農旅文綜合體,破解設施用地難問題。
鄉村振興,人是第一要素。湖州市政協主席楊建新建議要在推動農村三支隊伍建設上求突破。不但要重點打造農村“領頭雁”隊伍,還要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著力健全農業科技人員隊伍。“湖州安吉魯家村、德清縣五四村的實踐證明:一個村的振興發展,村級黨組織的“帶頭人”強不強是關鍵。”楊建新說。
農村振興各地各樣,當前,不少村莊土地資源閑置浪費,如何喚醒沉睡的資源,考驗鄉村治理者的智慧。民建界別的陳桂秋委員就瞄準了這個關鍵問題。“要創新規劃方法和項目落地方式,探索實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用地彈性規劃,高質量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推進浙江山居計劃……”陳桂秋說。
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原點,委員們建議,創新城鄉文化融合體制機制,充分運用“互聯網+”,加快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及時將公共文化產品數字化,整合各級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搭建全省統一的同標準、多媒體、跨平臺、多終端的“智慧文化云”,推動省域范圍內公共文化資源的共建共享,實現數字文化服務的全覆蓋。
鄉村振興號角催人奮進,政協35份沉甸甸的報告有案例、有經驗,更有詳盡建議,在浙江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路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在浙江未來可期。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