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年06月16日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鮑蔓華 趙揚健 張櫻櫻 字號:[
大][
中][
小]
本網訊 “政府部門應該為小微企業繼續‘減負’,實踐‘放水養魚’的理念。”
“建議根據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在資金補助、稅費減免、社保政策等方面加大有針對性的扶持力度,切實降低創業成本。”
“完善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可以建設一個集政策咨詢、法律維權、人才培訓、項目合作和技術援助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
……
這是第十次“浙江政協·民生論壇”建言的熱度。2015年5月21日,28位省政協委員、10位界別群眾代表與9位政府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展開了一場關于推進“小微企業成長三年計劃”實施的智慧碰撞。高舉的雙手,傳遞了幫助小微企業擺脫“成長的煩惱”的熱切;肺腑的諍言,道出了對改善小微企業成長環境的期待。
開展包括民生論壇在內的“系列民生”履職工作,是本屆浙江省政協的重要工作部署,是省政協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和省委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具體行動和堅持履職為民理念的制度化、具體化。“浙江政協·民生論壇”作為“系列民生”履職工作的重要載體和形式之一,搭建了黨政部門直接聽取各界委員群眾意見的“綠色通道”,促進了政協與黨委、政府全局工作的“無縫對接”、“同頻共振”。
關注民生:咨政建言的精準定位
2013年12月18日,作為浙江省政協年度“系列民生”履職工作的壓軸大戲,第一次“浙江政協·民生論壇”試航,將主題對準了全民關注的“城市交通擁堵整治”。結合此前開展為期近一年的“城市交通擁堵整治工程實施情況”專項集體民主監督工作,從治堵工作現狀、存在問題、計劃舉措、意見建議等各方面,省政協民主監督組與省治堵辦主要負責人、杭州市政府負責人,開展了一場“治堵論劍”。一項項工作推進、一幅幅圖片展示、一條條對策提出,讓與會人員切身感受到,治堵“論”到了深處、“論”到了實處,增強了對治堵工作的信心。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履職目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以‘系列民生’履職工作為抓手,獻富民安民良策,辦惠民利民實事。”早在2013年初召開的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省政協喬傳秀主席就對“系列民生”履職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
2013年12月,浙江省政協《關于深入開展“系列民生”履職工作的實施意見》的出臺,標志著“系列民生”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軌道。民生論壇作為一項常態化的工作,明確由各專委會、各界別活動組提出選題,由主席會議審議確定。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生論壇將選題定準了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的重點熱點問題,以期通過論壇的形式,使得政協對群眾的訴求“對焦”更準,與群眾的心貼得更緊,服務群眾做得更實——霧霾治理、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優質醫療資源“雙下沉”、飲用水源保護與飲水安全保障、金融理財與風險防范、發展長全民健身事業等,還有助推“五水共治”、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推進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實施等,一次次論壇的主題精挑細選、精心打磨,“民生”,在這里真正成為最“熱”的字眼。
為使議政建言有質量、有成效,讓“有話要說”、“有話能說”的委員、界別群眾參與,民生論壇實施“開門辦會”。每年的年度協商計劃和年度“系列民生”履職工作方案對民生論壇做出安排,事先發布公告。各位委員結合自身的專業所長和研究方向,選擇主題自愿報名參加。界別群眾代表通過浙江省政協門戶網站或電話、短信等方式報名參加。“這個平臺很好,政協離我們很近”,參加論壇的界別群眾代表雷麗紅如是說。
在協商討論“優質醫療資源雙下沉”時,翻開名單,省級醫院的專家鄭樹森、王建安、曹永葆、蔡宛如等“大咖”級委員來了,杭州城區街道、邊遠山鄉海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基層醫院的一線人員也趕到了民生論壇的現場;在關于“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民生論壇上,既有高等院校、教育部門的郭華巍、沈琪芳、吳靜、盧真金、沈建平等委員,也有來自基層中小學的包葉紅、萬曉萍、華宗宏等委員,共聚一堂,共謀良策。
截至目前,已有500余人次政協委員、90余位界別群眾代表和60余人次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民生論壇。
半天一場的民生論壇,總讓與會人員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為利用好發言機會,事先的調查思考,已經成為民生論壇的“標配”。委員的發言雖三言兩語,卻有的放矢。
“數據顯示,一架大型飛機一次起降要4噸油,相當于600輛雙班出租車一天的排放量。”2014年3月28日,在主題為霧霾治理情況及對策的第二次“浙江政協·民生論壇”上,省政協委員、省氣象服務中心服務首席駱月珍一發言就拋出了一組數據。
為了讓大家了解浙江的空氣變化,駱月珍委員還專門帶來相關材料在會場發放。在此之前,牽頭的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專門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調研,形成了《關于加強我省大氣污染防治的建議》的調研報告,核心觀點在論壇上得到表達。
翻開2014年、2015年“系列民生”履職工作方案,可以看見,無論是之前的選題,還是民生論壇即將舉行的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管、城鄉社區養老照料中心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餐桌安全管理等主題,都有著前期的專題調研作為鋪墊,使得協商意見更務實、更接地氣、更有質量。
注重協商:增進共識的雙向溝通
“現在每個月我都會特別關注政協的門戶網站,看看這個月的民生論壇討論什么內容,事先可以做些準備。”多次參加民生論壇的省政協委員石正華感慨地說。
“以前是一年一次會,平時能表達觀點的機會不多。現在經常能參加專題協商會、民生論壇這樣一些活動,當委員的責任感更強了。”在省政協委員張英看來,“論壇拓寬了委員、界別群眾和黨政部門負責人直接交流溝通的通道。”
為了更好地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自2015年起,民生論壇由一季一次改為一月一次,增加了協商密度,委員參與協商的機會更多了。一次次觀點交融、一場場頭腦風暴,每一場民生論壇都是對民生工作的推動,成為助推解決民生領域重點問題的“加油器”。
“給我一分鐘時間”、“我就提一點建議”,委員們高高舉手、爭相發言;“我做個回應”、“我介紹點情況”,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務實回應。這樣的熱烈場景在論壇上不斷上演。每次民生論壇由省政協主席主持,委員和界別群眾自由舉手即席發言,不做事先的有意安排,省政府領導和部門負責人互動反饋、現場插話交流。每場3小時左右的論壇,由于參與的人數比較多,大家都搶著發言,少了穿靴戴帽,多了直言不諱,直奔主題談看法、說建議;來不及發言的,則提交書面材料,供有關職能部門參考。
“多聽聽政協委員、界別群眾的意見建議,對推動工作肯定會有啟發、會有幫助。”這是參加論壇的每個政府部門的心聲。對每次民生論壇,受邀請的省直部門一把手都很重視,盡量優先安排時間。
“今年,省委正式給26個欠發達縣‘摘帽’,但民族地區產業優勢不明顯,內生動力不強,希望省里能夠明確利民惠民政策的延續。”在今年2月6日舉行的以“進一步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的民生論壇上,省政協委員、景寧畬族自治縣民族小學教師藍森華道出了少數民族聚集地區“摘帽”欠發達縣的呼聲。
“對于‘摘帽’縣,政策上是‘摘帽不摘政策,扶持力度不減’,在這個基礎上,會調整具體政策的結構,既要輸血,更注重一對一精準造血。”省委副秘書長、省農辦主任章文彪的話讓到會的委員和界別群眾代表吃下了“定心丸”。
今年4月21日的民生論壇則把目光對準了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我們縣率先推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資金支付體育健身活動費用,讓醫保卡從過去單純的看病功能延伸至無病防病,值得推廣。”界別群眾代表、德清縣體育局局長姚明星提出建議。省體育局局長孫光明當場給予回應:“我們已經在和人力社保廳溝通商量,下一步將考慮擴大試點范圍。”
每一次論壇都是一場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群眾代表和政府部門負責人之間的坦誠對話、交鋒交融,協商兼容并蓄。每次論壇后,省政協都綜合各方意見,以書面報告的形式鄭重提交省委、省政府。
針對“推進優質醫療資源‘雙下沉’工作開展情況”,省政協綜合破解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瓶頸等意見建議報送省委、省政府,不少內容在今年4月召開的省委、省政府“雙下沉、兩提升”經驗交流會議上得到了吸收。會議決定在全省衛生系統全面鋪開城市醫院與縣級醫院合作辦醫,確保年底前實現省市級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覆蓋到所有縣(市、區)。
圍繞“金融理財產品與風險防范”,省領導對所提建議作出批示,具體有關理財業務的發展和理財市場的監管、金融風險防控與創新開拓的關系處理等內容,已由省金融辦、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省銀監局、省證監局、省保監局進行研究;
在“推進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實施”的民生論壇現場,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尹健發言所用的調研報告,引起省政府領導的關注,現場邀請尹健加入“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并索要這份調研報告供省政府決策參考……
“我覺得民生論壇參加得越多,從政協汲取的營養越多。”僅今年已兩次參加論壇的朱從玖副省長有感而發。
體現特色:政協智庫的大舞臺
“省政協要堅定不移履行政協職責,多做一些有利推動工作的事情,為黨委政府決策落實多些助力。”省政協主席喬傳秀對辦好“浙江政協·民生論壇”寄予厚望。
在民生論壇的舞臺上,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們會協商、善議政,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開展熱烈而不對立的討論、進行真誠而不敷衍的交流,提出尖銳而不極端的批評,有序的政治參與和理性的意見表達,讓委員的良策建言與群眾的呼聲訴求、部門的回應互動交相輝映。
“我的感覺,民生論壇不僅把我們委員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而且與政協的各種協商形式和資源相結合,把‘系列民生’做得更深更實了。”省政協委員、省水利河口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葉碎高由衷地說。
一年12次民生論壇,在全年工作要點的框架內,與年度協商計劃的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交叉融合,與民生問題專題調研、委員視察、專項集體民主監督、“六送下鄉”、“兩走進”活動、社情民意信息、提案工作及政協宣傳平臺等有機結合,成為省政協“系列民生”履職工作鏈中的重要環節。
2014年、2015年浙江省三級政協連續兩年聯動開展了“五水共治”專項集體民主監督,豐富多彩的監督成果催生了幾場民生論壇:2014年9月“議政建言助治水”為主題的民生論壇,首次以電視訪談的形式在浙江廣電集團800平方米演播廳舉行,并通過浙江經視頻道播出,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2015年1月浙江省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期間,首次在全體會議上以民生專題座談會的形式舉辦民生論壇,來自各界別的60余位委員,與職能部門一起,共議飲用水源保護;今年的7月、10月還將進行“五水共治”相關內容的民生論壇。
為提高議政質量和建言水平,本屆浙江省政協還于2013年7月開始設立“浙江政協·崇學講壇”,每月舉行一次,每次一個主題。“浙江政協·民生論壇”與“浙江政協·崇學講壇”形成民主協商與知情明政的“兩輪驅動”、“雙翼齊飛”。一般情況下,崇學講壇為上半月,民生論壇為下半月,一月兩“壇”,一個以“聽”為主,一個以“說”為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浙江政協·民生論壇”匯聚了政協話語的力量,通過政協的團結民主渠道,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增進和諧,為服務助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浙江的實踐增添助力、減少阻力、凝聚合力,在浙江省政協履職為民的“大合唱”中,唱出了政協的“好聲音”。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