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杭州的美,因西湖而名,杭州的美,又何止于西湖。
黨的十八大奏響的“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華美樂章,撥動了全國人民的心弦,更在杭州這座美麗城市引起了強烈共鳴。
杭州山川秀美,文化發達,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有“人間天堂”之美稱,是中國大地極具代表性的亮麗風景。建設美麗中國,杭州要先行。率先響應中央號召,杭州提出了“建設美麗杭州”,打造“美麗中國”之樣本的響亮口號。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杭州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直接以建設“美麗杭州”為主題的建議,成為了杭州市政協首次設立的三大全會建議案之一。
“美麗杭州”:以景區化特征、人本化理念、現代人審美為標準,力爭2020年前將杭州打造成為“美麗中國”之樣本。
杭州,東臨錢塘江,背依北高峰,享譽世界的西湖“明珠”鑲嵌其中,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杭州還擁有超過40%的市區園林綠化率,江河湖海溪演繹的“五水共導”,天然一派山水畫卷,文化古村積淀人文底蘊,傳承華夏文明。特別是近年來,杭州致力打造“東方品質之城,和諧幸福杭州”,持續推進城市園林式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和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改善放在突出位置。背街小巷改善、城區垂直綠化、危舊房改善,讓城區景區化建設扎實推進;“三江兩岸”、“一繞六線”、風情小鎮、精品村、農業園區的著力打造,讓美麗鄉村建設全面開花。基本實現了區塊景區化、鄉風文明化、村貌整潔化,村鎮環境面貌整治全覆蓋。優美的城市天然環境與精致的城市景區區塊建設,讓“先天”條件與“后天”努力共融一爐,相輔相成;城市景點的持續優化與新農村建設的生態、文化轉型,為杭州全域景區化奠定了政策基礎和實踐基礎。
杭州市政協農林界、杭州市政協經濟和農業農村委員會、杭州市政協城建和人資環委員會在其聯合提交的這份建議案中指出,雖然“美麗”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但是“美麗”的質量卻可以有高低之分。基于杭州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雄厚的綜合經濟實力和近年來杭州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以及積淀了五千年的人文基礎,杭州應以全域景區化為標桿,用景區化的特征,人本化的理念,現代人審美的標準來統籌提升杭州的經濟社會建設,力爭2020年前,將杭州打造成為“美麗中國”的樣本。
“全域景區化”這一概念,是杭州市政協副主席何關新最早提出來的。作為一名在杭州出生、成長、工作直至走上杭州市級領導崗位的本土干部,他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他熟悉腳下的這片土地。特別是擔任分管農業的副市長后,他更是跑遍了杭州的山山水水,杭州的山水畫卷已然在他腦海中畫就。“如果現在就美麗進行打分的話,我想杭州至少可以打70分。打造‘美麗中國’樣本需要90分,杭州的差距只有20分,努把力是完全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的。”何關新說,全域景區化,是區域建設的一個更高標準,它在強調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功能的同時,更突出了它的宜居性質,要求擁有良好的觀賞性、舒適性和人文傳統。亦城亦景、村村有景。
所以建議案中明確提出,新時期建設“美麗杭州”,就是要在杭州現有的基礎上,以全域景區化的理念,進一步提升“美麗”的質量,具體體現在“三個美”上,即:城鄉經濟同步發展,居民安居樂業生活美;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城生態景色美;社會安全、生活安逸,人文道德真善美。
建議案勾畫了建設“美麗杭州”的路線圖。
——制訂行動計劃,按照“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2020年前基本實現”的目標要求,建立分階段目標任務和行動計劃,依據各職能部門職責,分解進度,分化難點,逐步推進“美麗杭州”建設。
——建立指標(評價)體系,建立明確的可以進行定量考核的評價指標體系,化“三個美”的“軟目標”為“硬任務”,重點制訂環境建設、民生保障、食品安全、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指標體系,尤其要在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上及早細化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系統化評價標準
——整合提升載體,要在杭州近年推出的各項工作載體所取得成果的集成上,進一步拉高標桿,豐富內涵,整合提升,突出特色。
“貧窮落后不是美麗,物質富裕而環境惡化同樣不是美麗。”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科研部主任、教授曹力鐵的這句話,道出了“美麗”的核心內涵。所以建設美麗杭州,除了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還要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真正實現“五位一體”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科學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年全會設立的另外兩大建議案“建設杭州(中國)網商城”、“實施公交分擔率倍增計劃”,其實也與“美麗杭州”建設息息相關。
建設杭州(中國)網商城:搭建“交易平臺”、揮舞“實體經濟”翅膀,為“美麗杭州”添翼。
杭州是資源小市,缺港口資源,沒有大規模發展重化工業的條件和優勢,也缺乏國家重點發展戰略的支撐。但是,杭州有阿里巴巴,有馬云,有龐大的網商群體,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電子商務之都。
2012年11月11日,網絡號稱的“光棍節”。來自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淘寶商城)的數據顯示,這一天,天貓(淘寶商城)和淘寶集市(淘寶C2C業務)分別賣出了132億元和59億元的商品。
網商,這個200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現在給予我們巨大的震撼。目前,網商產業在整個世界范圍內正以高于傳統產業2.4倍的速度增長,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億美元,并正以平均5%的速度遞增,在美國、英國更是以14%、12%的速度迅速增長。
中國的網民數量全球第一,電子商務市場空間巨大。致公黨杭州市委員會在其提交的全會建議案《關于盡快規劃建設杭州(中國)網商城,助推“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發展的建議》中提出,作為阿里巴巴的誕生地,作為“中國電子商務之都”的杭州,要緊盯這一巨大的市場空間,按照《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所明確的杭州要建設“一基地四中心(高技術產業基地、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全國文化創意中心、電子商務中心、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的戰略要求,著力發展高新技術服務產業,做大做強做實“中國電子商務之都”品牌。而要達到這一目標,杭州不僅要搭建“交易平臺”,更要揮舞“實體經濟”這雙翅膀,形成規模經濟,帶動多個產業鏈發展,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而建設發展杭州(中國)網商城,將為杭州現代服務業發展升級增添羽翼,有助于實現網商產業的高度融合,對于推進杭州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提升綜合實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用3到5年的時間集聚網商,用杭州扎實的經濟基礎和良好的電子商務氛圍,努力建成功能齊全的網商城,確立全省乃至全國網商中心的地位,實現建設全國領先的電子商務中心的目標。”建議案描繪的未來藍圖清晰而又具體。目前,杭州(中國)網商城項目已經杭州市經信委命名,由浙江建華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3.5億元,總規劃占地面積120畝,建筑面積15.7萬平方米。預計項目達產后,可引入網商企業、網商服務商企業近1500家,創造兩萬人以上的就業機會,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約45億元,上繳稅金2.7億元。
其實在今年杭州市政協全會的提案中,就有不少跟“網商”相關。杭州市政協委員、浙江建華集團董事長許榮根就提交了《關于加快實施“杭州(中國)網商城”項目的建議》。他說,2012年杭州市的支付寶用戶人均支出達到38478元,居全國第二,可以說杭州已具備了網絡零售市場快速發展的優良土壤,加之杭州人才集聚等有利因素,如果在現有較為成熟的電子商務網絡交易平臺的基礎上,構建類似于“網上義烏商貿城”的平臺,將有效帶動杭州商品貿易的快速發展,提升城市發展檔次和經濟發展步伐。所以他在提案中建議,盡快實施杭州(中國)網商城項目建設。
建設杭州(中國)網商城,首先要做好規劃、布局、選址工作。建議案明確提出,應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項目規劃和選址工作,正式啟動杭州(中國)網商城建設項目。同時,杭州還需要出臺配套政策,整合現有網商資源,走規模化道路,形成產業集群。
公交分擔率倍增計劃:用10年左右時間,將大眾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到50%以上,為“美麗杭州”助力。
近10年來,杭州機動車呈爆炸式增長態勢,截止到2012年5月,杭州機動車保有量214.4萬輛,其中,市本級轄區機動車保有量87萬輛。但是,在機動車爆炸式增長的情況下,杭州市日常出行公交分擔率增長緩慢,只有20%左右,“行路難,停車難”日益突出。交通擁堵已經成為杭州打造東方品質之城、建設幸福和諧杭州的一只“攔路虎”。
今年春節前,我國中東部地區一場持續多日的灰霾天氣,讓人們對藍天有了最大的期待。杭州大氣中的PM2.5,也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如果能減少機動車的保有量和使用率,相信“霾污染”能成為歷史,藍天白云也不再是奢侈品。
“美麗杭州”,不僅要青山綠水,也要藍天白云。
針對杭州機動車保有量和使用率過高,交通擁堵這一突出問題,民進杭州市委會提交了《關于實施日常出行公交分擔率倍增計劃的建議》的集體提案,提出結合杭州實際,實施日常出行公交(公交車、地鐵、出租車、輕軌等)分擔率倍增計劃的建議,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杭州交通擁堵的問題。
如果這一計劃實施了,將給杭州帶來巨大的綜合效益。大眾的日常出行將以公交為主,交通擁堵問題得到根本緩解,同時又節約了能源、潔凈了空氣、提高了城市的整潔度,還能減少交通事故和社會治安問題。而且杭州實施這一計劃的條件也已經成熟:一是經濟實力較強,具備實施公交優先的經濟基礎;二是杭州公共交通中地鐵工程全面推進,其他公交基礎較好;三是群眾日常出行的便捷、經濟、安全、準時的公交愿望強烈,群眾基礎較好。
“用10年左右時間,調整杭州交通運行格局,改變大眾出行方式,至2021年,八城區日常出行公交分擔率由2011年的20%左右提高至50%以上。”建議案提出的目標很具體,切中了杭州當前交通擁堵的主要癥結所在,公交分擔率每年提高3%的目標實現難度也不算太大。
杭州市政協副主席張鴻建在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召開期間接受杭州多家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目前國外大多數先進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均在50%以上,東京、香港更是高達80%。像英國倫敦,即使那些月薪1.5萬英鎊的高級白領,出行時也大都會選擇公交。杭州公交分擔率才20%左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目標在前,對策如影隨形。
——要構建統一高效的城市交通管理體制,成立杭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創建大交通管理體制。
——把實施日常出行公交分擔率倍增計劃作為市政府公共政策的重點。
——逐步調整現有的交通運行格局,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讓大眾日常出行以公共交通為主,感受公交的便捷、準點、經濟、安全。這是老百姓最為關注的一點。規劃建設輕軌,建設智慧交通體系,加強公交管理,實現立體交通合理對接,實行公交費用補貼,規劃建設停車換乘中心……這些舉措,杭州都可以有。
設立全會建議案:聚焦地方重大問題,著眼政協履職提案化,目的是提升政協履職能力和水平。
杭州市政協首次設立的這三件建議案,件件建議案都關乎杭州未來,聚焦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可行性的特點。
為什么要設立全會建議案?用杭州市政協提案委員會相關負責人的話說,設立全會建議案,參考了兄弟城市的做法,其初衷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提案的質量。“提案要想辦理得好,首先自身的質量得高。盡管這些年來政協委員的提案質量總體不錯,但我們覺得還有提升的空間。”該負責人說,所以他們主動出擊,開始征集重點提案,考慮到往年提案中個人提案數量較多,集體提案相對較少,所以這次特別增加了集體提案的數量,以發揮更多的集體智慧。
今年年初,杭州市政協十屆五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市政協全體會議建議案的暫行辦法》,正式設立全體會議建議案。按照辦法的規定,全體會議建議案的級別很高,相當于重點提案中的重點提案,是指根據涉及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集體提案,經政協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以政協杭州市委員會名義向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建議案。遵循少而精的原則,全會建議案一般每年不超過3件,旨在集中廣大政協委員和政協各參加單位的集體智慧,更好地服務杭州經濟社會發展,并以此引導和帶動提案質量的提高,提升提案工作科學化水平。
不過,提高提案質量,提升提案工作科學化水平,還僅僅只是設立全會建議案的一個目的,分管提案工作的杭州市政協副主席張鴻建對此有著更長遠的打算,他把目光放到了把提高提案落實率作為政協履職“議行合一”的突破口上。張鴻建認為,長期以來,政協履職的職能定位就是一個議事機構,不管是政治協商,還是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基本上只是議而不管行,隨意性較大,作用也無客觀規范的衡量標準。這固然有歷史原因、體制定位和社會認知的問題,同時也有政協本身怎么順應時代潮流發展要求,與時俱進,探索變革作用形式,找準作用點的問題。“從現實來看,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點就在于改變政協目前履職中的單純‘議’為‘議行合一’,即議必見行,行必見果,其突破口就是緊緊抓住政協提案落實率,把解決提案的落實問題,作為政協履職全局工作的龍頭和核心目標,把政協的主要力量或能夠調動影響的力量,把政協全部各種履職手段和形式,把政協主要工作精力,把政協的職能發揮、主題體現,都有機地集中到這個作用點上,并以提案的落實情況作為評判政協履職成效的主要衡量標準。”張鴻建表示,政協全部履職方式手段中最見之于行,最能直接推動政府工作見效的就是提案,抓住提案落實率問題,就等于抓住了“議行合一”的根本,“從政協事業發展的趨勢看,‘議行合一’是政協履職體制演變的一個選擇方向。朝著這個方向走下去,長遠看,提案落實率最有可能成為政協職能體制法制化的突破口和敲門磚。”
在杭州市政協主席葉明的眼里,更是把設立政協全會建議案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聯系在了一起。“我們的設想是,政協全會建議案能夠成為促使政協成為協商主體的一個很好的載體。”葉明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家一直把政協作為協商的載體和平臺,而沒有把它作為協商的主體,造成這一局面主要是因為政協和各黨派團體的協商作用沒有發揮好。而要改變這一現狀,讓政協真正成為協商的主體,就要提高政協履職的能力和水平。“我們可以嘗試從基層開始推動這一轉變的實現,所以從今年開始,我們嘗試設立政協全體會議建議案,就杭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集體提案,經政協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以政協名義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議案。我們要求,該建議案必須能夠成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葉明說。
四輪PK,五輪表決:全會建議案產生需“過五關,斬六將”。
因為是重點提案中的重點提案,杭州市政協全會建議案從“孕育”到最后“出生”,需要“過五關,斬六將”。
四輪PK,五輪表決,先后經杭州市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會議、全體會議,市政協主席會議、市政協常委會議、市政協全體會議層層篩選,從最初的43件,到18件、12件、6件,最后成為正式建議案的,只有上面這3件。整個流程是這樣的:
2012年11月底,杭州市政協開始部署在各黨派、團體和各界別小組、專委會中廣泛征集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的重點提案。
經收集、協商和協調,再經重點征集,至2013年1月8日,共收到43件建議案申報材料。
2013年1月9日,召開市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擴大)會議,結合專家評審意見,1/3的差額,從43件中初選出18件,提交提案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推薦。
2013年1月10日,召開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全體會議,經協商后,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推薦產生12件候選建議案,在規范格式、完善內容的基礎上,提請主席會議審議。
2013年1月17日,舉行市政協十屆十三次主席會議,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從12件建議案(草案)中,PK出6件候選建議案,分別是“關于把杭州建成中國民營經濟總部中心”、“關于實施日常出行公交分擔率倍增計劃”、“關于建立錢塘江水源長效保護機制”、“關于盡快規劃建設杭州(中國)網商城”、“關于建設‘國際綠都’”和“關于建設杭州全域景區化”,提交市政協十屆五次常委會議討論協商。主席會議之后,市政協將6件建議案(草案)與杭州市委、市政府進行協商討論,征求意見。經協商,將“國際綠都”與“全域景區化”合并成“關于建設美麗杭州”的建議案(草案)。
2013年1月22日,市政協十屆五次常委會議,再次通過票決,最終PK出“關于實施日常出行公交分擔率倍增計劃”、“關于盡快規劃建設杭州(中國)網商城”、“關于建設美麗杭州”3件建議案(草案),提交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審議。
2013年2月21日,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經參加會議的全體委員表決,“關于實施日常出行公交分擔率倍增計劃”、“關于盡快規劃建設杭州(中國)網商城”、“關于建設美麗杭州”3件建議案(草案)審議通過,成為正式的全會建議案,提交市委、市政府辦理。市政協將通過調研、視察等方式對全會建議案加以督辦。
杭州市政協全會建議案將每年都設立,“今后全會建議案還可通過新聞媒體,向市民廣泛征集,多聽聽大家的意見。”張鴻建說。
杭州市政協設立的全會建議案,能否成為切實提高政協履職能力和水平的主抓手,能否成為政協履職“議行合一”的突破口,關鍵還是要看成效。未來我們期待“美麗杭州”、“美麗中國”樣本早日實現。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