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協助力繪就共同富裕新圖景——
念好“山海經” 走好“共富路”
據人民政協報 農業無人機、氣調保鮮包裝封口機、空壓機、清洗機、楊梅爬梯……近日,首屆中國仙居楊梅全產業供應鏈展銷會在浙江省仙居縣步路鄉西爐村舉行,為各地梅農與農業科技搭建橋梁。浙江省域內的山區26縣有一個共識:讓鄉村優質的農特產賣得更遠,把強村富民的蛋糕做得更大。
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既是浙江全省的大局,也是政協履職錨定的靶心。近年來,省政協召開常委會會議,就省委十四屆九次全會重大決策開展專題政治協商,圍繞“推動山區26縣高質量發展”“推進山海協作大力發展生態富民產業”組織調研協商,開展“加快山區縣新型城鎮化發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等重點提案辦理,召開“創新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民生協商會,持續助力走好共同富裕的山海協作路。
錨定縮小“三大差距”主攻方向,浙江系統集成各類支持政策,精準謀劃“一縣一策”幫扶舉措,著力繪就“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新畫卷。
縣域內的特色生態產業平臺和縣域外的三類“飛地”已成浙江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的重要載體。在省政協委員吳道濤看來,要進一步推動平臺和“飛地”聯動發展,準確把握功能定位,“比如,發展水平較高、區位條件較好、內部空間較大的山區縣可重點發展特色生態產業平臺和‘科創飛地’;發展水平較低、區位條件較差、內部空間較小的地區更需要統籌好內外平臺,通過縣域內特色生態產業平臺建設集聚縣域人口、擴大縣城就業,通過縣域外‘產業飛地’建設培育新興產業。”
如何讓綠水青山更好轉化為“金山銀山”?省政協委員劉凈非特別關注錢塘江流域中醫藥生態產業發展。她認為,要發揮各縣域資源稟賦、地方特色,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歷史文化生態資源融合發展,讓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支持中藥產業向保健食品、化妝品植物原料等跨界延伸,還可以推廣‘養生游’,推動流域中醫藥養生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轉變,形成特色體驗。”
以科技創新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是推動山區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隨著人們對品質生活的向往和優質林產品的追捧,山茶油、道地中藥材、珍貴食用菌、優質畜禽產品等各類山貨釋放出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為山區26縣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嶄新活力。”省政協委員李上葵認為,要加強科技創新,破解高難度“卡脖子”新問題。
人民群眾生活好不好,收入是最直觀的判斷依據,也是每一個人對共同富裕的最直觀感受。調研中,委員們發現,盡管山區農產品賣出高價錢的案例不少,但整體上兌現附加值、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薄弱,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水平較低,同質化競爭不同程度存在。委員們建議要支持重點生態功能區做好“土特產”文章,以加工業為重點貫通產加銷,以休閑旅游業為重點融合農文旅,以農村電商為重點對接科工貿。
浙江把“山海”區域差異視為發展機遇,將欠發達地區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山海互濟、良性互補。讓山區26縣“好貨出山”,是政協委員的心聲,也是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使命擔當。今年,省政協還將開展“持續擦亮‘千萬工程’金名片、加快鄉村振興示范省建設”三級政協聯動專項集體民主監督,圍繞“以文化藝術之美賦能鄉村振興”開展專題協商,聚焦“提升農產品‘三品一標’水平”開展專題調研,持續助力念好“山海經”、走好“共富路”,讓山區26縣孕育出更加秀美、更加燦爛的發展之花。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