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政協報 “通過職業教育國際化,培養既‘懂語言+懂技能’,又通曉國際規則的復合型專業化人才,是支撐國家‘一帶一路’國際化合作、落實省委‘一號開放工程’、保障浙江省民企‘走出去’做大做強的必要條件和必然趨勢。”近日,浙江省政協舉行民生協商論壇,圍繞“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協商議政。政協委員、界別群眾代表等在主會場和溫州市政協、金華市政協分會場發言。
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實施新時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見》《深化產教融合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全國職業教育高地的通知》等文件,編制《浙江省職業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浙江省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著力打造體系更全、質量更高、貢獻更大的現代職業教育。但對照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的要求,對照人民群眾對美好教育的期盼,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如何在政府管理與院校辦學間形成“良性互動”,是浙江職業教育改革始終探索的重要議題,也是委員們關注的方向。在金華分會場,浙江省政協委員、金華市政協副主席榮安華建議,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建立健全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促進職業教育適應產業優化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打造政府、行業、企業與院校深度參與的產教聯合體,建設實訓基地,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注重學生工匠精神養成,優化多元分層招生制度,創新特色職業教育模式,營造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主會場的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陳凱提出,科教融匯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職業教育的一個新表述、新提法,與職普融通、產教融合“三融”并置,被認為是職業教育的新方向、新路徑。職業教育實踐中如何推動實現和深化科教融匯?浙江省政協委員、溫州理工學院副校長胡新根建議以數智化改革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將科技素養習得置于職業教育突出位置。加強新形態、新內容、新標準等新質教材開發、建設與使用,加強新質師資培養培訓和新質教法研究運用,使原先簡單機械的“技能教育”“技工(師)教育”遞變為更為開放、靈活和高端化的“高科技教育”或“高新技術應用教育”,培養重探索、勤實踐、能創造、善創新、會創業的新時代高新科學技術轉化和應用試驗發展高級人才。
如今,職業教育大環境不斷改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服務產業發展的契合度不斷提升,無論是導師還是學生,對選擇的行業和自身前途命運,都有了更大信心。浙江旅游職業學院2021級研學旅行專業學生陳雨婷很慶幸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破除就業“出身論”,但也發現職業教育“走出去”,仍存在政策瓶頸難突破、供需難匹配等問題,“請更多關注、指導和支持旅游業、支持職業教育。讓更多像我一樣的山里娃能站在更廣闊的舞臺上,以技能強國、以技能報國。”陳雨婷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提供洽談合作的平臺,為學校與境外企業的校企合作牽線搭橋;對國內外旅游業進行監測分析、行業發展趨勢判斷等,作為對職業教育的信息引導提供給學校。
用戶登錄